批评于丹不如先批评自己(1 / 2)

武侠.历史 喵喵2001 2333 字 2019-11-15

 从百家讲坛到签名售书,“于丹版论语”、“于丹版庄子”的热潮在席卷全国数月后似乎略显顿挫,不同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地传出,继签名售书会上有人“闹场”后,近日又传出所谓十博士抵制于丹的新闻,一时间,批评于丹现象仿佛跟于丹现象本身一样迅速成为热点,大有并驾齐驱之势。

于丹及她的“现象”,是否该批评?完全应该。

和其他一些“国学明星”一样,她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主观意见置换传统典籍中固有的东西,用自己见解替代了传统真实。如她在讲解《论语》中孔子“足食、足兵,民信之矣”时,将“信”解释为信仰,从而把原本孔子对君主的要求“必须取信于民”,变成了对老百姓的要求“必须有崇高的信仰”;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解释为“你在什么位置上,要做好本分,不要越俎代庖,跳过你的职位去做‘不该’你做的事”,而孔子本意却是“不处于相当的位置,就无法处理相应的事务”;将“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的“事”理解为“有事没事”,把整个句子理解为“有事没事在国君和朋友面前转悠,就会招惹他们的反感”,实则“事”是“伺候”之意,整句也应解释为“伺候君王太久,跟朋友交往太频繁,都可能自讨没趣”。她讲座、书籍主旨是“心得”但心得是对《论语》本意的阐发,本意就错了,心得自更离题万里。

倘仅是误读,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原本无足深较,但有些明显有问题的解读却很难相信仅是认知问题。如她把“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小人解释为“小孩子”,并声称当时“小人”的意思应该就是小孩子,但同样是她,却在同一本论语将里“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小人难事而易说也”等多处中“小人”解释为公认定义,这不能不让人觉得,她的学风是先结论、后例证,且对待国学、传统和典籍,采用了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不当态度。

如果她能坦白告诉大家,这些都是她个人的观点,而不是经典本意,即使再多错讹也是一家直言,无可厚非,但现实却是打着普及国学的旗号夹带私货,误导文化消费者,这就很难让人接受了。至于某些辩护者强调她语言生动、态度积极,则更不值一驳:如果立论本身有问题,上面这些只会让谬种流传得更远。事实上她这些“国学读物”,只是沾了些传统、国学酱油的“国学快餐”,这些快餐和传统典籍之间的共同点,决不会比海鲜方便面和海鲜大餐的共同点更多。

既如此,为何说“批于丹不如先批自己”?

必须看到,不管于丹的观点有多少问题,但销售量是真的,消费者对国学、对传统、对经典的热情也是真的。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之于开始追求精神富足,开始更多地对传统、对国学、对古代经典流露出兴趣和爱好,这些全都是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