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起团(3)(1 / 2)

鼎革 轻车都尉 2329 字 2019-09-06

 每个人都被秀才的问题问得犯迷糊,不是已经有了水车吗?连水都往高处流了,还要打井干嘛?可是大家伙没有一个人敢对秀才提出疑问,干嘛要问,秀才郎无论做什么总有他的道理,人家摆两块石头就能让水往高处流,种了自家的地就能让老天爷下雨。所以秀才做的事都是对的,如有错误,那么一定是别人搞错了。

只是这次村里人实在没有办法让秀才满意了,因为在陕北这地界,打井是一件高技术活,只有少数人懂打井,而且每一眼水井要打十几丈深,这是一项十分危险且又要耗费很大代价的活,整个长峁村拢共才有两眼水井。据说为了第二眼井,百年前唐家曾经付出了两条人命的代价。

人们经常看到唐无病在塬峁的断崖边徘徊着,看看河滩,又看看地里,谁也不知道他想干嘛。最后唐无病长叹一口气,自言自语:“或许是我搞错了?或许,或许……”终于秀才不再坚持打井了。那些本来准备提着脑袋跟秀才干的青壮们总算松了口气。

黑夜里,大榆树下已经没有了琅琅的读书声,唐无病掂量着手里的雁翎刀,祖上传下来这把刀的确是杀人利器,重量适中,刀刃在月光之中泛着寒光。唐无病轻轻抚摸着刀刃,这是一把“百炼钢”的雁翎刀。

“百炼钢”将炒钢经反复折叠锻打变形而制成的钢及其工艺,其特点是反复加热锻打。多次反复锻打可排除钢中夹杂物,减少残留夹杂物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古代工匠把“精铁”加热锻打一百多次,一锻一称一轻,直到斤两不减,即成百炼钢。魏晋时期是百炼钢的鼎盛时期,而后一直延续到宋明之际。

唐无病知道,到了民国时期,我国许多地方仍然在用这种方法打造兵器,比如西北军的大刀队里的大刀。这种方法打造的武器倒是不错,就是太费功夫,通常这种刀是将官们使用的刀,也不知道唐家祖先怎么有办法搞到这么好的武器。

他也看过唐家其他人的刀,质量和这把没法相比,显然,唐家祖上曾经出过军官。边镇的百姓手里有兵器这一点倒让唐无病十分欣喜,有了兵器就有了基础,日后也能有些其他想法。

其实在这个时代,中国还有一种相对容易的炼钢方法,就是灌钢法。那辈子,唐无病的杂志专门做过关于中国古代钢铁制兵的专题,对灌钢法也比较熟悉,就是用品位比较高的铁矿石,冶炼出优质生铁,然后把液态生铁灌注到熟铁上,这样几度熔炼,就成了钢。钢炼成之后,以熟铁作刀背,用钢作刀锋,并用动物的尿和油脂來淬火。用這种方法制造的宿铁刀,能一下子砍断胄甲片。在那个时代,灌钢法最兴盛的是在长江流域,其中芜湖是当时大明的冶炼中心。

这个时代最好的制刀法就是灌钢了,可惜离得太远。如何打造兵器必然是难题,唐无病没主意了,他不是科班出身,大炼钢铁是做不到的。

唐无病在黑暗中摆了一个姿势,然后缓缓挥出,他的动作不快,一招一式都甚是持重,刀来身去,八招刀法已经使完了。然后深呼吸一口气,再度挥刀而出,这一次出手加快,刀光剑影中唐无病身影如飞。很快八招刀法又使完了,这是唐无病微微感到有点喘气,看来自己继承的这个身子虽然个子不矮,但还是有点弱,不能跟那辈子相比。休息了一会,唐无病又练了第三趟。走完三趟,唐无病才停手做到树下,喝了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