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锦衣卫(1 / 2)

 时间缓缓的推移,三个月的时间眨眼而逝,这三个月里刘宇并不没有再度涉及大陆,如今他已经拥有安南,琼州,四川为跳板,以他如今的实力还不足以横扫华夏,所以他必须得积蓄。</p>

三个月的时间足以发生了很多事,文天祥已经陷入绝境,大宋也岌岌可危,可这些都不是刘宇可以管的,还有一则不太重要的消息,那就是乃颜退出了辽东,忽必烈已经全面占领辽东,不过这好像和他没啥关系。</p>

不过让刘宇欣喜的是,龙六已经将人成功打入敌人内部,这让刘宇欣喜的同时,也让他想起了建国所忘记的系统。</p>

那就是情报局,不过现在建立也不迟,刘宇当日就把龙六召来,商讨这件事,说是商讨,其实就是刘宇说龙六听着而已。</p>

本来刘宇想重新建立个,后来想了想还是把天罚改祖合并算了,这样方便些,毕竟要重新招人时间上根本就来不及,而且找到合格者真的很难。</p>

一天的商议下来,刘宇直接将这个部门叫做锦衣卫,不要惊讶,刘宇就是把后世明朝的锦衣卫给搬了过来。</p>

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统辖仪鸾司,掌管皇帝仪仗和侍卫。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p>

作为皇帝侍卫的军事机构,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从事侦察、逮捕、审问等活动。</p>

“明初,置拱卫司,秩正七品,管领校尉,属都督府。后改拱卫指挥使司,秩正三品。寻又改为都尉司。洪武三年,改为亲军都尉府,左、右、中、前、后五卫军士,而设仪鸾司隶焉。四年,定仪鸾司为正五品,设大使一人,副使二人。十五年,罢仪鸾司,改置锦衣卫,秩从三品……”(出自《明史》)</p>

锦衣卫,全称“锦衣亲军都指挥使司”,是明代专有军政特务机构,其前身为朱元璋设立的“拱卫司”,后改称“亲军都尉府”。</p>

锦衣卫主要职能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称为锦衣卫指挥使,一般由皇帝的亲信武将担任,直接向皇帝负责。</p>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明成祖时,锦衣卫又得以恢复,并由北镇抚司专门处理诏狱。</p>

创立背景是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消灭功臣为目的,罗织罪状,置无罪者于死地。朱元璋担心自己死后,下一代皇帝驾驭不了文武功臣,所以他几兴大狱,假借若干由头,把辅佐他打天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尽,《明史·刑法志》记载:“胡惟庸、蓝玉两案,株连且四万。”</p>

足见其酷烈程度。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术不正的产物,所以其后遗症也特别严重。</p>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衣卫刑具,所押囚犯转交刑部审理;同时下令内外狱全部归三法司审理,将锦衣卫废除。</p>

不过,始作俑时心术已坏而造成的弊政是难以断根的,到燕王朱棣起兵夺得帝位时,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统治又恢复锦衣卫。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p>

刘宇当然不会让他更为祸害,锦衣卫虽然与明朝都设置为南镇府司,和北镇府司,可与之不同的是,北镇府司是用来对外的,南镇府司才是对内。</p>

而且刘宇刘宇直接剥夺了南镇府司他们刑法权,只用有侦查,缉拿权,无单独审查权,也无刑法,必须得将人交于刑部,北镇府司由于对外并没限制,唯一限制绝对不能暴怒。</p>

更重要刘宇直接让锦衣卫隐藏于黑暗之中,不得显于人世。再好政策也会有漏洞,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刘宇能做的就是把他的危害减到最小,把他的好处发挥最大。</p>

“龙六,你就认命为这一届的指挥史,记住我之前说的话,如果锦衣卫出现问题,我拿你试问!”刘宇严肃的开口,语气的郑重让龙六清楚的明白刘宇不是在开玩笑。</p>

“大王,属下明白!如果锦衣卫出现问题,属下必定解决,随后提头来见!”龙六单膝下跪恭敬的开口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