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时哉不我与,去矣如云浮。</p>
朱实陨劲风,繁英落素秋。狭路送华盖,骇驷摧双辀。</p>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p>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们称颂,刘琨带着无限的遗憾离开了他誓死保卫的百姓们,刘琨的故事就此结束,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个好臣子,却不是一个好将领。</p>
鲜卑人闹革命,动乱病毒迅速蔓延到汉国。</p>
刘聪的奢靡残暴一天更甚一天。以前,他还能出去打几只野兔,偶尔问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可现在彻底泡进了女人堆里,为了追寻极乐世界,这位皇帝甚至把酒当水喝,醉上一两天更是常事,更别提出门了。</p>
皇帝如此,汉国的一干正直大臣看不下去了,太宰刘易、御史大夫陈元达等人联名上书刘聪,劝诫他亲近贤臣,远离小人,并分析了赵国内外所面临的严峻形势,然后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王沈:国家之所以如此,全是王沈害的!</p>
刘聪读完奏章,竟哈哈大笑起来,他指着联名上的刘氏诸王道:“你们这些孩子就整天跟着陈元达混吧!小心哪天把你们带沟里!”接着,他问相国刘粲奏折上所言是不是真的,刘桀摇了摇头,“王沈可是大大的忠臣!怎么能如此诬陷他?”刘聪听罢,直接给王沈封了官,陈元达等人反成了自讨无趣。刘易不久后就气死了,陈元达则杀身成仁。</p>
股肱之臣接连离去,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绝对是不祥之兆。</p>
皇帝昏聩,这无疑给臣下作乱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刘和死后,刘聪以太子刘乂年纪太小为由登上帝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位皇太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待人宽厚,注重结交贤臣,颇有明君之范。当初刘聪即位时,曾许诺一旦刘乂年长,将还位于东宫,经过这么多年呼风唤雨的帝王生活,刘聪的想法渐渐起了变化,他开始害怕刘乂哪天逼自己兑现当年的诺言。</p>
刘聪和刘乂的母亲单太后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暧昧关系,刘乂曾就此事劝说母亲行为检点,单太后竟羞愧地自杀了。刘聪对此事极为愤怒,但也不好发作,就派儿子刘聪将东宫严密控制起来。</p>
单太后一死,为刘乂遮风挡雨的大树轰然倒塌,刘乂的处境日益危险,且不说皇帝想不想杀他,单是刘桀这关他就过不了。</p>
此时的赵国皇宫宛如一个巨大的干柴垛,只等那一颗火星了。</p>
这一颗火星很快来了,刘乂曾经得罪过两个小人,郭猗和靳准,单太后在世,他们不敢轻举妄动,但现在情势迥异,他们跑到相国府劝刘桀杀了皇太弟,刘桀虽然昏庸,但还是知道这件事的分量的,一时没了主意。</p>
靳准对刘桀说,“太弟喜欢结交朋友,相国可以先把东宫卫队撤去,到时拜访太弟的必然会络绎不绝,随便抓其中的几个人,送到廷尉那里严刑拷打就行了。</p>
”</p>
重刑之下,必有懦夫,经过刘桀这番折腾,还真有几个招供的,刘桀趁机派走狗王平拿着供词去刘乂那里“通风报信”,王平劝刘乂和东宫侍卫都穿上铠甲以防不测,刘乂听从了王平的建议,不料刚拿起武器,就被恭候多时的刘桀抓了个现行。</p>
刘桀拿着罪证上报到皇帝那里,为防止夜长梦多,他派靳准第一时间杀了刘乂。平时稍微和刘乂有点关系的大臣全部被杀,一万多士兵被活埋。刘聪得到弟弟的死讯后,极为震惊,他没想到刘桀等人的屠刀竟是如此之锋利,无奈人已经死了,总不能再赔上亲儿子的性命吧!</p>
一番恸哭后,刘聪下令以王侯之礼厚葬皇太弟刘乂。</p>
(前赵和西晋有诸多类似的地方,譬如这件事,司马攸和刘乂人品性格很像,而且连遭遇都如此之相像,在皇储这件事上,司马炎和刘聪都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所托非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