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历史从一个故事讲起。</p>
周成王姬诵平定武庚之乱后,亲自率领军队来到岐阳(今陕西岐山县东北),大会天下诸侯和四夷首领。邀请函发出去后,客人们纷纷到达,其中有一个名为鲜卑的小部落首领也在其中,由于在夏商时期,这个小部落一直被中原人民排除在外,所以成王以为他们没有资格出席大会,就把他们派去祭拜山川和火神。</p>
此后的一千多年间,这个小部落世代居住于匈奴人的东面,秦朝时,曾和冒顿单于统帅的匈奴人有过一战,战败后向两个小方向西迁:迁到乌桓山下的一支被称为乌桓;退居鲜卑山的一支便是鲜卑部落。</p>
到西晋年间,这两个部落随着当时浩大的迁徙浪潮归附中原,并逐渐分成若干股势力,比较出名的有段部、慕容部、宇文部、拓跋部等(十六国中有六国为鲜卑人所建),其中以鲜卑段氏最为强大。</p>
晋武帝太康十年(公元289年),司马炎写了封诏书,封慕容廆为鲜卑大都督,管辖鲜卑各部。慕容廆为了讨好段部,娶该部落的公主为妻,生下慕容皝(huang)、慕容昭、慕容仁三兄弟。</p>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两场内乱。</p>
到了四世纪初,鲜卑段部在首领段疾陆眷的带领下,逐渐发展为除匈奴外的第一大部落,段疾陆眷在世时,部落内部整体还算和谐,但首领一死,内部的矛盾如火山般突然爆发了。大将段末坯(di)杀了继任者段涉复辰,自立为王,驻守蓟城的段匹磾想趁为哥哥奔丧之际篡位,因此带军队向都城进发。</p>
几乎于此同时,鲜卑拓跋部也发生了内乱,拓跋猗卢比较喜欢小儿子比延,但长子六修最有人气,也最为猗卢忌惮,于是他派兵攻打六修,结果战败,被儿子反杀了;拓跋普根听说后发兵为父亲报仇,杀了六修,然后坐上了大单于的位置,六修的旧将怕新单于秋后算账,干脆率三万乌桓人投靠了邻居刘琨,刘琨瞬间实力大增(他本部的汉族士兵也不过几千人)。</p>
关于第二场内乱,刘琨素于段匹磾交好,想借此巩固一下关系,于是派儿子刘群随军出征。段匹磾的阴谋早被段末坯看得一清二楚,他率军攻打奔丧队伍,一番交战后,段匹磾败下阵来。这哥们儿拔腿跑回了蓟城,但他发现,兄弟的儿子不见了!</p>
段末坯仰慕刘琨的忠义,早就有招降之意,他以刘群为人质,约刘琨一齐攻打段匹磾,不料书信在半路上被段匹磾的巡逻骑兵截获了。段匹磾把毫不知情的刘琨请到了帐中,然后拿出了书信。</p>
段匹磾道:“我从来没有怀疑过刘公,之所以让刘公看这个,不过是想消除其中的误会罢了!还望刘公不要多想。”</p>
刘琨接过书信,认出这是刘群的笔记,他慨然应道:“我刘琨一生光明磊落,绝不会做出此等置兄弟于不顾之事!我和单于结盟,是想恢复国家的社稷,这个信念绝不会因为一个儿子就有所改变!”</p>
</p>
段匹磾一向敬重刘琨的为人,筵席散尽,天色已晚。他承诺第二天会派人护送刘琨回晋阳。刘琨前脚刚走,段叔君就向哥哥进言:“我们终究是蛮人,晋人之所以能顺从我们,归根结底,是碍于我们人数众多,现在我部四分八裂,难保刘琨联合段末坯掉头攻打我们!”</p>
一觉醒来,刘琨发现门前多了许多守卫,这些人护送着刘琨出门而去,转过第一个弯后,刘琨才发现,目的地不是晋阳,而是蓟城的牢房。</p>
几天后,段匹磾杀了他。刘琨自知大限将近,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写了最后一首五言诗,以此明志:</p>
卧中有悬壁,本是荆山球,惟彼太公望,夕是渭滨叟。</p>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白登幸曲逆,鸿门赖留侯。</p>
重耳凭五贤,小白相射钩。能隆二伯主,安问党与雠!</p>
中夜抚枕叹,想与数子游。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p>
谁云圣达节,知命故无忧。宣尼悲获麟,西狩泣孔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