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洛阳血战(1 / 2)

乱世晋隋 陈邵轩 0 字 2022-01-09

 后人评价张宾乃五胡十六国时期第一谋士,才比张良诸葛亮。自他加入石勒军后,石勒的十万大军才正式转变为一支夺取天下的武装力量,而不再是一帮强盗。毫不夸张的说,张宾乃后赵第一奠基人。</p>

东方面军攻下巨鹿等地后,刘渊命石勒南下与刘聪王弥合军,四路大军合计三十多万,浩浩荡荡地向壶关方向进军,前锋永远是石勒。</p>

司马越派遣淮南内史王旷、将军施融、曹超等人进驻壶关拒敌。壶关地理非常险要,境内多峡谷,北有老顶山,南有双龙山,而且最南端还有黄河天险,易守难攻。若据城坚守,刘渊军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三十万人真正能挤上战场的恐怕连零头都不到——战场太狭窄了。好比温泉关战役,斯巴达三百勇士面对数百倍于己的波斯军队,还能顽强地坚持三天。</p>

可惜镇守壶关的不是列奥尼达。主将王旷比那位斯巴达国王有勇气得多,他率领数万军队度过黄河,想搞一个突然袭击,结果被刘聪包围于长平(昔日白起于此坑杀降卒四十万),王旷和副将曹超力战身亡。壶关失守,洛阳已经无险可依,晋军将在平原上直接面对刘聪的装甲部队。</p>

不久后,刘渊命儿子刘聪等人进军洛阳,反正洛阳就摆在那里,不打白不打。刘聪刘曜兄弟率领五万骑兵,急行军到达宜阳,宜阳和洛阳有多近?这么说吧,宜阳和洛阳的关系就好比北京和燕郊——洛阳的小两口吵架,宜阳都听得清清楚楚。</p>

不到一周时间,刘聪便驻兵西明门外(汉魏称上西门,是洛阳城东面唯一的门户)。此时镇守洛阳的有两支队伍:张轨部将北宫纯;太傅司马越。</p>

北宫纯趁刘聪立足未稳之际,率一千西凉兵夜袭汉军大营,汉军大乱,征虏将军呼延灏于乱军中被杀;三天后,汉营骚乱,部将呼延翼死于非命,部卒全部逃散。</p>

连续几场败仗打下来,刘渊大为震惊,他急令刘聪撤军,以图后计,最起码要请巫师卜个黄道吉日再出战。</p>

刘聪偏偏不信邪,他坚决要求留下来攻打洛阳。晋军虽胜,但洛阳城防的薄弱暴露无遗,刘聪坚信,城内的晋军已经是强弩之末,只要稍加时日,他一定可以把司马越的人头带回汉国当球踢。</p>

刘聪大大低估了司马越军的战斗力,司马越明白,他已经退无可退了。司马越一生经历过无数场战斗,但没有哪一场像今天这么严峻——洛阳城一破,等待他的将是身死国灭,先帝的基业将毁于一旦,八王之乱中留下来的皇族会被斩草除根。司马越肩负的,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皇权,而是西晋的整个江山社稷。</p>

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猎豹,奔跑速度最高可达每小时70千米,犹是如此,他们捕猎的成功率却不高,一些速度远不如它们的瞪羚常常从它们爪下逃出生天。有一次,猎豹问羚羊:你们为什么会跑的如此之快?</p>

羚羊说:“如果我跑掉,于你而言,只是失掉了一顿美餐;但被你捉到,我失去的将是生命。”</p>

如果把刘聪比作猎豹,那么司马越就是那只羚羊。</p>

司马越决心誓死保卫洛阳,他下诏全国地方部队勤王,凡是手下有几个人的都去洛阳拱卫京师。远水救不了近火,城下的刘聪不会让敌军把场面撑起来。</p>

这年(公元309年)十月三十号,刘聪下令攻城。冲车投石车纷纷运上前线,一个个火球携卷着巨大的热浪雨点般地砸向城墙,眼看洛阳不保,司马越急了,他一把推开亲兵卫队,抄起家伙便直奔墙头而去。有人做过统计,冷兵器的战场上将军和士兵的阵亡几率只在小数点后十位有区别——司马越要玩命了!</p>

太傅督战,守城将士仿佛打了鸡血,战斗值成几何倍数增长,洛阳城终于艰难地守卫下来。西晋的国祚得以向后推延。</p>

这仗打完,刘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从未怀疑过汉军的战斗力,也没想到西晋军队的防守竟如此之顽强。大军出征一次不容易,长期耗下去,己方后勤保障都成问题,而对方人数却越打越多。撤军,这个念头在刘聪脑中一闪而过,老爸刘渊本来就不支持这次军事行动,要不是自己死乞白赖地要求留下来,怎么会有今天这种局面?为了颜面,为了捞取政治资本,刘聪决定硬着头皮打下去。</p>

这一打就是半个月,细心的汉军将士可能发现了:城墙上开始出现一些新面孔,前几天的疲态一扫而空,他们生龙活虎地往城下扔着石头——各地的勤王部队到达了。</p>

玩过三国志的童鞋们都知道,前期攻城有一个条件:攻城人数要大于敌方守城人数,最起码要人数相当——当然,如果你把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等人编为一队则另当别论(笔者纯菜鸟,不喜欢造投石车,研究科技太费时间)。</p>

新面孔天天换,刘聪军人数天天减。汉军大败已成时间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