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草原盛会那达慕(2 / 2)

我接着讲,“那达慕”这一称谓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已很难考证了,而这种娱乐形式在历史上的称谓却很多。鲜卑人将西拉木伦河畔的聚会称作什么我们已无法得知了,契丹人的“瑟瑟仪”可以算作一种,再有就是你刚才说的成吉思汗的“依合忽力勒台”,还有元世祖忽必烈在元上都举行的“诈马宴”等。直接用那达慕命名的有“额日音果勒本那达慕”意为男子三项竞技玩耍。在男子三项竞技后面冠以玩耍,好象是在提醒参加比赛的人,赛场不是战场,不要把比赛当成“决斗”,只不过是玩耍而已,很有点“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意思。当然也不单单是为了娱乐,是为了比赛而娱乐。“额日音果勒本那达慕”也不仅在盛大的聚会上才举行,有时几个男子聚在一起便可以较量一番,从这一点看,“额日音果勒本那达慕”只是那达慕大会上的一个比赛项目,是那达慕大会的一部分,还不完全是那达慕。对那达慕这种娱乐形式最广泛、最普及的叫法是“乃日”。“乃日”也叫“娜雅尔”,意为娱乐、快乐、欢聚、游戏等,有“敖包乃日”、“满月乃日”、“祝寿乃日”、“剪发乃日”等等,只要是与庆典、聚会有关的活动都可称为“乃日”。也有“乃日那达慕”,将这两个皆为娱乐的词并列,好象是在娱乐的同时又多了比赛。“那达慕”替代“乃日”或别的称谓而成为目前统一的叫法,时间并不久远。据考证,hlbe市曾于1948年9月在xbehzq甘珠尔庙举行过一次称为“那达慕”的大会,正式将历史上的“甘珠尔庙集会”改名为“那达慕”,这是迄今为止单独用“那达慕”三字出现的最早的记录,在此之前,虽然有“那达慕”一词,但都是与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的。无论哪种叫法,其主题是明确的,就是聚会、娱乐、交流。

朝鲁孟长长松了一口气,说,今天真是没白遇上你,长见识了。

我们对饮了一杯,我问朝鲁孟,那达慕大会最振奋人心并带有刺激性的比赛项目是啥?

朝鲁孟不假思索地说,当然是赛马了。人们早早就等在终点,预先判断哪匹马能跑第一。当马队进入人们的视线,观众便开始欢呼起来了,那场面,那才叫刺激呢。

由于过去gz大都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马是这种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工具,行军打仗、狩猎游牧、商贸交流甚至餐食饮品都离不开马。正是基于这种生产生活的需要,蒙古人从小就开始练习马术,精湛的骑马驭马之术是每一个蒙古人特别是蒙古男人的生存之本。在这样的生产生活实践基础上产生的赛马项目,深入人心是自然的。我问,赛马是不是也有很多讲究呀?

朝鲁孟说,那当然。从参赛项目上分快马赛、走马赛、颠马赛。快马赛比的是马的速度,走马赛比的是马步伐的稳健,颠马赛(让马小跑)比的是马的轻快自然。比赛时按参赛马的年龄不同也要分几个赛程,如成年马为25—30公里,5岁马为20公里,4岁马为18公里等。骑手多是6—13岁的孩子,6—8岁的更为常见,他们身着蒙古袍,足蹬高筒蒙古靴,头扎彩巾,腰束彩带,生气勃勃,英姿飒爽,令人生爱。

那达慕大会的另一个重要项目是射箭比赛。朝鲁孟好象对射箭不太感兴趣,只说射箭比赛分静射、骑射、远射三种,有25步、50步、100步之分。话题一转,便说起了摔跤。

朝鲁孟曾是草原有名的摔跤手,又是本次那达慕摔跤比赛的总裁判,对摔跤情有独衷,一提起摔跤,立即眉飞色舞起来。

蒙古语称摔跤为“博克?巴依勒德呼(结实、团结、持久的意思)”,称摔跤手为“博克庆”。朝鲁孟说,参加那达慕比赛的摔跤手总人数必须是2的某次乘方数,如16、32、64、128、256、512等。至于讲究,那可就多了,走,咱们到跤场上去说。

于是,我们俩走出餐馆,踏着青青的草地,来到了摔跤比赛现场。

摔跤场设在那达慕主会场前宽阔的草场上,观众有坐有站,围在隔离带的外面。经过了几天的角逐,继续留在赛场上的选手已多为久经赛场的悍将。

我和朝鲁孟席地而坐。朝鲁孟介绍说,蒙古式摔跤有其独特的服装、规则和方法,参赛选手不受地域、体重的限制,一律采用淘汰制,不限时间,一跤定胜负。竞技时不许抱腿、不准打脸、不准突然从后背把人拉倒、不准拉头发、不准踢肚子或膝部以上的任何部位。选手们上身穿的坎肩叫“昭德格”,用香牛皮或鹿皮、驼皮制成,镶有用铜或银制作的泡钉,非常结实。腰间系着的围裙样的东西叫“策日布格”,就是把红、黄、篮三色绸、缎、布条扎起来,穿缀在一根结实的皮条上。裤子叫“班泽勒”,用十五、六尺长的各色绸料做成,宽大多褶,双膝部位绣有别致的图案。脚上穿的靴子叫“果特勒”,为了保护脚部、使人站稳,很好地发挥摔跤手的各种技巧,还要用一条结实的皮条捆几圈,也就是靴捆。

我观赏过太多的摔跤比赛,注意力都放在了选手的技巧和胜负上,没曾想简单的摔跤服竟然也有诸多讲究。

朝鲁孟问我,知道有的选手脖子上套着的项圈叫什么吗?

我回答说,好象叫“将嘎”吧,是选手获过大奖的标志。

朝鲁孟点头称对,说,要在过去,必须在有512位选手参赛的赛事中拿过冠军才能戴上它。现在不那么严格了,凡是拿过冠军的博克手都可以佩戴,获胜次数越多,上面的五色彩绸条也越多。一位久经沙场、多次夺冠的摔跤手年过半百后,要把自己的摔跤服传给他认为有希望的后代或乡邻里崭露头角的新手,举行一个有趣的仪式,届时,这些人来到会场,披挂整齐,作摔跤表演后,由主持人简单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过去取得的荣誉,摔跤手要当场把自己的坎肩和吉祥带解下,给选定的接班人穿戴上,预祝他比赛取得好名次,不要辜负老前辈的期望。

这时,新一轮比赛又要开始了,高亢悠扬的蒙古长调《摔跤手歌》唱过三遍之后,摔跤手挥舞双臂,跳着鹰舞虎跃入场。

朝鲁孟接着讲,摔跤具有强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摔跤场上,四目炯炯分毫不让,即使是同胞兄弟也不例外。有意输掉,反会被对方视为心不坦诚,不堪交往。一挨某方倒地,都抢先扶起对方,然后共同切磋技艺,友好地互相勉励,洋溢着人与人之间友爱合作的美好情谊,绝少出现因交场上的胜负而彼此不愉快的场面。如果某个摔跤手以强凌弱,在已经取胜的情况下,还使用过激的摔法,就会成为被大家所不齿的人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摔跤不仅是力量的展现,同时也是智力的较量。

我们的话题又回到了那达慕上。远在元朝时,统治者规定,gz男子必须具备摔跤、骑马、射箭这三项基本技能。到了清代,那达慕逐步变成了由官方定期召集的有组织、有目的的游艺活动,以苏木(乡)、旗(县)、盟(地区)为单位,半年、一年或三年举行一次。此俗沿习至今,每年ng各地都要举行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那达慕,摔跤选手为512名,骏马300匹左右,会期7—10天;中型那达慕,摔跤手256名,马100—150匹,会期5—7天;小型那达慕,摔跤手64名或128名,马30或50匹左右,会期3—5天,无论哪个民族、不管信仰什么宗教,均可报名参赛。

今天,那达慕大会已经不是单一的聚会、竞技、娱乐,而是草原文化、经济和信息的盛大交流会。从主办方的主办目的讲,当地政府以“文体搭台,经贸唱戏”,利用那达慕大会大力开展对外宣传,还以参加比赛的摔跤手数量、马匹数量申报吉尼斯世界记录,如xlglxzqq举行的2048名草原摔跤手和800匹骏马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活动,以提升知名度。从比赛项目方面讲,那达慕大会除了进行男子三项竞技外,由于地域不同,还增加了许多其他项目的比赛。从内容方面讲,各地组织者利用那达慕大会重推物资交流,范围广泛的经贸洽谈和产品展示要在会议期间举办,会场外商铺遍地,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叫卖声不绝于耳。大会期间,除组织者安排的文艺演出外,还有民间剧团、杂技团的表演,形式多样,格外热闹。各种风味的餐馆整齐地排列在会场周围。那达慕大会现在也有在冬季举行的,如冬季那达慕、冰雪那达慕等,比赛项目也增加了冬季运动项目,如滑雪、狗拉雪橇比赛等。如今,那达慕大会已不是gz独有的盛会,而是草原各族人民都喜欢的大聚会和物资交流盛会。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民俗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