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1—23术(1 / 2)

 4—3—21盛东风问第二十一术因事为制

《忤合篇》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使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现天时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步石答:说,事情做得随心所欲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意味计谋的适合。(设计巧妙、灵活老道。)万物发展变化就象连环那样的环环相扣,互为因果而各有形势显露。那么我们可以反复观察探求了解因果关系,加入“人事”为制式而有事物并保持事物发展变化的连续性。(不过人的目的已经达到)所以,圣明的人在天地之间立身处世,一方面努力于教化民众以传播自己的声音、宣明自己的理论(增加民众智慧、传达自己的计划以便更好地合作而形成实力。理论中包含各种制度。)。(愚昧的人无法带领,也无法分享德果。)。

另一方面,必须因为人事与万物相会(人用“事”作用于万物)而观察大自然和国际环境这两个“天时”以便把握天赋予的时机。同时掌握包括本国在内的各个国家的各种具体情况。以这样的先知先觉(德治和国家环境的先行了解),调整“人事”即决策国家的工作计划、行动方针并执行之以促使事物按我们的目的发展变化。

治理应该内外兼治。并不存在孤立的内治。

4—3—22盛东风问第二十二术反忤

《忤合篇》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常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咸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步石答:说,为人处事不能经验主义,更不能教条主义。所以啊,圣明之人不断行动而无所不为,广听博闻而无所不包,琢磨事物的意义(味道)、善于发现意义而从中获取情报,以此为根据准备将要做的事情(做菜)、添油加醋加盐加味精融合进目的而制作一道或数道精美大餐或小菜,事与计谋合一。送出去便可以争取主动权。至少,对于竞争的彼此的双方在竞争的某一回合里面,没有任何一种计谋能做到让双方都是主动,都有主动权。所以计谋的使用必然地要使主动权出现转移,否则无计谋或计谋不成。

在竞争中的人要有主动权会不断转移的意识,可以通过运用计谋将它从对手那里转移过来,对方也可以设法转移过去。失去主动将自动处于被动地位,你是需要主动还是需要被动,也要认识清楚。注意,在这里仅仅是彼此两方,是竞争最简式。并不包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情况。所以本处有大前提“为无不为、所听无不听”。在现实中你的精气神并不能局限在彼此之间的。

反忤,反为反;忤为忤逆。反反。思维定势,勇往直前,不中。思维要善于转折,甚至是180度折反。事物发展变化,经常逆转,人应该跟着逆转或利用逆转。眼看事情的发展对自己很是不利,也莫要绝望,天无绝人之路!冷静观察与思考,很多的时候一个小小的因素能够扭转格局、逆转方向。抓住它!利用它,你就可以转被动为主动而成功。就怕你慌得不行。

利益链条是事物生存、生长的基因。

世界上并没有永远的尊贵和永远的威势,所以在本经阴符七篇中讲分威散势之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