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进门(1 / 2)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那天,我到电视台北门的时候,已经有不少人已经等在那了,当时并不知道他们也是来面试的,电视台门口站一群人再正常不过了。这群人当中,一些人跟我做只见过那一次,还有一部分人见过两次(他们虽然通过面试但没能正常实习),还有一部分人跟我做了半个月的同事,有的一个月,有的三个月,有的四个月,最长的我走了,她们还没走,算是大家相处了半年。

当时接到的通知就是在门口等着,并不知道一个外人进到一家电视台大门里需要什么样的流程,但肯定不会让直接进的,这个应该是常识吧。那天是第一次被人接进去,这以后的五个月里,一直被人接,周一到周五,有时候还有周六或者周日,一直被接了五个月,去面试的那天有三十多人,这些人一起被接进去,后来通知面试结果之后的周一,有二十个人一起被接进去,再以后就是十二个人一起被接,过了一段时间,十个,八个,七个,六个,终于不用被接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直接进去了。

电视台这种地方,怎么可能那么容易让人就去呢,不然的话,来告状的,寻人的,求助的,早就挤满大厅了,这些人我在电视台门口都见过,告状的肯定没人理你,因为一般都是跟政府的矛盾,寻人的倒是有同事做过几个,在们口发寻人启事,或者在电视台门口跟保安哭诉,同事听见了,就了解了一些情况,然后请示领导。这些都是我们一起大早上在电视台门口等着接我们的人来的时候看到的,遇到的。

先说说怎么进去吧,当时快九点的时候,出来了一个老师,就是我们的制片人,左丰,当然大家都不认识他。我也没敢认,跟qq头像上的照片有差异。他冲着我们这一群人问,“大家是来《五味生活》面试的吗”,是是是,对对对,大家已经等了太久了,半个小时是起步价,来的早的等了一个小时了。“人都到齐没有,我点一下名”,点完名,有几个人还没到,就让我们帮着按花名册上的联系方式打过去,原来这些人有的是真来不了了,有课,而还有两个人是走过们了,跑到南门去了,这不怪他们,一是第一次去电视台,二是东西南北对于一些人来说确实不太容易分清。又过了一会,人基本到齐了,这个时候左丰说,“大家把身份证都拿出来,谁帮我集一下,交给我”。后来我们才知道,想进门,身份证得压在门口的保卫处。什么时候你出来,什么时候取回来。你在里面待一天你就得压一天。

收集完身份证,他拿出一个长方形的小纸条。那它和我们的身份证在门卫那,换了一张正方形的小纸条,拿着这个小纸条,我们开始往里进。这个长方形的纸条,叫会客单,专门用来接人的,接观众,接嘉宾什么的,还有干活的,演员之类的。会客单每个部门的都是特制的,上面有频道的名称,领导的签字(一般都是复印件),来访人的姓名,事由,人数,时间,接人的人的姓名,时间,等等,这些都得用笔填到这个长方形纸条预留的空白处,都填上之后,填完之后,收集身份证,这个人要把所有他要接的人的身份证收集齐,连同这张填好的会客单,一起交给窗口里的保安,他们把信息录入电脑,这张会客单留下,直接打印出一张正方形的“票”,这个票上有接人的人的姓名,部门,被接的人的姓名一个人以上就用某某等两人,或十人、八人,这个票,是一次性的,用了就作废了,你中间出来,再进去就地重新开票。所以对于实习生来说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跟保安求情,斗智斗勇绝对是实习期间的一个难忘的情景。

对了,这个接人人,在帮大家办票的时候,也就是临时通行证的时候,他要出示自己的证件,这就牵涉到只有有证的人才能接人,有证的人他们拿的是类似于公交卡一样的证,上面印的有照片,职务,所属频道,一般只有两种人有证,对了,他们每个月还有工作时间核算,一个月168小时,上下班要打卡,刷不够没奖金。这两种人一是合同工,跟台里有合同,二是事业编,有编制的这些人。还有第三种人,临时工作人员,他们就接不了我们实习生,因为他们没有证,他们没有编制,没有合同,这些人是一线的年轻记者居多,四十岁还是临时工的记者,也有。这些临时工作人员,好吧,就是俗称的临时工。这些人出来进去的有自己的票,这个票跟接我们实习生进门的票差不多,只不过级别高一些,右下角印了一个英文字母“a”,这种票也俗称a票,不过,这种票虽然不是一次性的,你一天可以用好几次,但得一天一换。

我们其中一个人拿着开来的票,跟着左丰往里走第一道刚,两个保安站在亭子里,穿制服,戴白手套,其中一个人手里还拿有一枚印章,他要看接人的人的证件,还要看这张票,然后核对票上的人数和实际人数是否相符,然后盖上这枚方印,两个字“大门”,好了,拿回这张票我们一群人继续往里走,来到主楼,不过正门不能直接进,我们绕半圈,从主楼的侧门进去,一进去是一个存包处(一般是给观众准备的),再拐进来是大厅,进大厅之前,还有一道岗,跟大门的不同,虽然也是两个人,但多了一道安检门,人人都要从案件们里过一下,后来又升级了,引进了一台安检机,跟坐地铁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