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路上(1 / 1)

记者实习生 兴兴侠 0 字 2021-12-17

 终于是到了星期五了,一说这句话,想起中学时候学的鲁滨逊漂流记了。星期五。

早早的起来,洗漱,从宿舍出来,到食堂吃早餐,然后走食堂的后边那条路,走学院门口,过土操场,出学校大门,右拐,往南走,路过255、141和236公交站牌,再往前,过小河红桥,再往前,过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西门边上的十字路口。再往南,再过一个公交站牌。再往南,终于是到了地铁二号线的北端点,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站,从宿舍出来,到地铁站,一般步行的话需要半个小时左右,我一般都会选择步行,30分钟的路程我并不会觉得远。

正因为这早早的起,早早的去,才赶上了这个沈阳的上班早高峰。作为北端的站,这一站基本上就上满了,而且还有人会因挤不上地铁而不得不等下一趟。因为这个站以北以东以西的人,都要在这一站坐地铁。更可气的是还有一些人从上一站师范大学站坐过来,直接不下车了,虽然航空航天大学是终点站。他们为了能有个座位,本来要在师范大学站坐开往全运路方向的地铁,他们却坐了开往航空航天大学站的车,也就是说这帮人是要往南走,要到城里去上班,但是为了有座位,他们宁愿往北坐,多坐一站,再往南走。每回看到到了终点站还不下车的这些人,都有种想笑的感觉。

好不容易挤上地铁,当然这种挤跟北京还是比不了的,这种挤是虚挤,大部分人都挤在门口了,而车厢中部一般都不太挤,有一定的空间,为什么都挤在门口呢,很简单,因为怕下不去。哈哈。上车的人一多,谁管你先下后上,还是先上后下,后边的人一推,前边的人就上来了,门口的人就该叫了。因为挤地铁不少人互相骂过,男女之间,女女之间,都见过。东北人,你挤我干啥,我挤你咋的,你再挤一个试试,试试就试试。开玩笑了,没这么多套路,一般第一句就是带脏话的抱怨,只要那边接茬,立马就能对骂起来。屡见不鲜。

在地铁上也确实见过没下去的人,就是因为人太多了,刚下去两三个人,外边的人就一拥而上,直接给推回来了,骂也没用。当然这种事并不是每天都能见着,倒是在地铁里吵架,相对常见一些。高峰期的时候当然都是踩着脚了,挤着我了之类的原因,车上人不多的时候,一般都是因为抢座位,见过几次。

这二号线要一直往南坐,还有一个中医药大学站,上车的人有挺多。再有就是沈阳北站站了,当然还有一个终极大站,如果您到了市府广场站还没有下车的话,你就能见识到什么叫人多了。这站叫青年大街站,人多是因为这一站是地忒一号线和二号线的中转站,交汇站。换乘一号线的要从这下车,换乘二号线的也要从这下车,下车之后就是在这个站的指定站台等车。这才是最挤的一站。而且二号线有个特点,对于不熟悉沈阳地铁的人来说是个很困惑,很迷茫的事,就是到了青年大街站,二号线的开门的一侧要变化。比如,一直是列车运行方向的右侧车门下车,到了青年大街,就变成左侧开门了,下一站青年公园站,又变回来了,还是右侧车门下车,反正就是到了这站得换个方向,在地铁上见过无数人这样迷茫地下车了。拎着行李挤到右侧,结果发现左边的门开了。

在这一站,上下的人都特别多,那天挤在门口的我,挎包被下车的人带着走了,如果不是使劲把住扶手,如果不是挎包的带子结实,人早被挤出去了,挎包早被挤走了。从那次后吸取了教训,说什么也不站在青年大街站早高峰的门口了。

在工业展览馆站下车,c口出。这个站下的人也多,不算是平时的各种商品展会,不算去工业展览馆的人依然很多。因为出了这个站就是文化路立交桥,是青年大街和文化路交汇的路口。青年大街自不必说,南北向的大街,沈阳的著名道路,前段时间德国总理默克尔来沈阳,这条青年大街清空了好长时间,这条街的两侧都是商业地标,行政单位,医疗资源,公共设施云集。彩电塔,市政府,陆军总院,市图书馆,不一而足。

而在工业展览馆下车的人很多是去看病或者看病人的,因为以青年大街为切点的文化路,往西走是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医大二院。或者医大二。往东走则是沈阳军区总院,当地人简称陆军总院,或者陆总。医大的附属医院在沈阳,在辽宁,在东北都是很多知名度的,有好几个。陆军总院就更不用说了,军队的医院,还是总院。

除了看病的,就是上班的了,上班的其中一小部分人,会从立交桥下过去,到马路对面,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