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5 功业(上)(2 / 2)

代汉 傅戍己 0 字 2021-10-13

“刘公子请讲。”萧言道。</p>

刘晔道:“郑宝虽死,尚有余孽盘踞巢湖,一日不除,终是心腹之患。”</p>

“今,郑宝新死,巢湖贼兵群龙无首,正是招安纳降良机。我欲率突骑数十,急赴巢湖,敲山震虎,一举收编巢湖贼兵,清剿郑宝余孽。我南去巢湖期间,还要麻烦萧十一郎总帅西城门亭亭卒,镇守我家,一则监管俘虏,勿使其逃散;二则守护我家,预防逃散斥候杀回马枪;三则沟通县衙,回禀何县令事情前后原委!”</p>

萧言有些犹豫:“巢湖贼穴,郑宝经营数年,想来余孽甚多。刘公子若只率数十突骑招安,出其不意是出其不意,却危险至极。若是没有人在一旁护卫,稍有不慎,刘公子却随时可能有性命之忧。刘公子若是坚持亲自前往巢湖,还请允卑职与你一起。”</p>

萧言这话,说的有些假。</p>

郑宝虽然骁勇悍斗,却终究有勇无谋,难为御众之帅。</p>

巢湖贼兵军民数万,实力原本相当强横。可惜,这股强横力量,内部却山头林立,彼此谁也不服谁,内耗严重。一军总帅的郑宝,缺乏御众统军经验,能管理两三千人,却不能管理数万军民,始终未能有效控制快速扩张的巢湖兵,将之整合、揉捏为一体。</p>

刘晔之所以能在巢湖贼兵内部,轻松安插间谍、策反部将,亦有此中因素。</p>

观乎刘晔层层布局,以及他收编三百余巢湖兵的种种手段,萧言几乎可以断定:比起郑宝带至成德县的三百余亲信,刘晔在巢湖留守部队中安插的棋子,恐怕将会更多。考虑种种因素,再加上郑宝已死,巢湖贼兵早有归顺袁术之意,刘晔南去巢湖招降一事,成功率最少估计,也有百分之八十。</p>

简而言之,萧言并不是真担心刘晔安危,而是想争功,想争名。</p>

有鉴于刘晔“高才无行”性格,萧言如今已经不愿再把赌注,尽数押在刘晔身上,输赢全看刘晔心情。</p>

萧言要为自己留一条后路。</p>

萧言所谓的后路,不是指活命自保,而是拥有一份资历,一份将来若是离开刘晔,萧言也可向其他当世豪杰证明自己实力、价值的资历——“协助刘晔,收编巢湖兵”的功绩。</p>

举一个例子来说。</p>

萧言现在若是前往江东投靠孙策,卑贱游侠出身的他,莫说得不到觐见孙策的机会,即便孙策帐下小小县令、区区校尉,恐怕也懒得多看萧言一眼:想追随孙策,好,那你就先当小兵,在战场慢慢厮杀,熬资历去吧!</p>

好似益州巴郡人,甘宁甘兴霸。</p>

甘宁年少时,也曾做过游侠。当然,甘宁属于游侠业界的成功人士,比起萧十一这种蜗居成德县城小打小闹的游侠,强横不知数倍。</p>

另外,甘宁的出身,更远非萧十一所能相比。甘宁,祖籍豫州南阳郡,而后迁家益州巴郡,甘家虽非土生土长的益州豪强,却也算知名一方的望族。</p>

甘宁少年时,也攀官场路,起家征拜郡吏,继而举计掾,拜蜀郡郡丞。</p>

郡丞,官秩六百石,为一郡副贰。</p>

汉世制度,每郡,置太守一人,两千石,掌一郡事务;置丞一人,官秩六百石,主佐辅。</p>

若以共和国和谐年间参照对比,郡太守是地级市市委书记,那郡丞便有点类似于地级市市长。</p>

甘宁的出身,可想而知。</p>

甘宁补缺蜀郡郡丞不久,见汉末时局动乱,遂弃官归家,聚集一帮少年,做州郡大游侠。啧啧,正厅级正职干部郡丞出身的大游侠,比起萧言这种副科级正职干部亭长出身的游侠,其中差距,单单比较正厅级与副科级区别,便可推测一二!</p>

甘宁出身,够牛.逼不?</p>

正厅级正职干部出身的大游侠,够威猛不?</p>

但是,汉末三国诸枭雄眼里,甘宁他什么都不是!</p>

三国志如是记载:“(甘宁)往依刘表,因居南阳,不见进用,后转托黄祖,祖又以凡人畜之。”</p>

若非甘宁后来有周瑜、吕蒙联袂推荐,便是孙权,恐怕也懒得理会甘宁。</p>

正厅级正职干部出身的大游侠甘宁,晋职之路尚且如此艰难,况乎萧言这种副科级正职干部亭长出身的市井游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