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 功业(下)(1 / 2)

代汉 傅戍己 0 字 2021-10-13

 第036功业(下)</p>

甘宁晋职之路,尚且如此艰难,况乎萧言?</p>

自古以来:</p>

做官,犹如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仕途,更好似悬崖边上登险峰。</p>

正好似,后世共和国和谐年间,区区士官转尉官的门槛,萧言耗尽一生精力,最后非但没能迈过去,反而被人扫地出局,退伍复员。</p>

有过后世切身体验,萧言异常清楚,哪怕自己拥有两千年见识,未来等待自己的,也绝不是无灾无厄的康庄大道。</p>

正是因为晓得未来建功立业的艰难,萧言哪怕深觉刘晔品行不靠谱,他也始终没有简单拂袖离去。毕竟,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若是丢了刘晔这根关系线,一时之间,萧言又去哪里寻找向上爬的捷径?</p>

跟在刘晔身边,从小处说,萧言有机会结识诸如鲁肃之类的当世豪杰;从大处说,萧言更容易立功,积累资历,攒下牢固基础。</p>

眼下,郑宝已死,巢湖贼兵群龙无首,正是刘晔收网捕鱼,收割胜利果实之时。</p>

</p>

军人大都爱争,万事争先、争优、争功,能做最好就不烂尾,该是自己的,就绝不让他人。萧言虽然性格内敛,骨髓深处却也因军旅生涯,早已刻下一个“争”字,平素无关紧要的小事,萧言或许还懒得争;但是关乎自己未来命运的大事,哪怕希望多么渺茫,萧言也必然选择争一争、试一试。</p>

后世,士官转尉官的机遇,萧言争过!</p>

今日,收编巢湖兵的功绩,萧言也要争!</p>

若能争得“收编数万巢湖兵”的功绩,萧言境遇将会立即大大不同。届时,或许孙策、孙策、刘备等枭雄,依然有可能无视萧言,但是饱经郑宝摧残的淮南各郡各县,却会深深记住萧言,晓得淮南郡成德县,有萧言这么一号人物。有“收编数万巢湖兵”的功绩缠绕在腰间,萧言哪怕此后转身离开刘晔,也大可不必忧心未来。</p>

当然,萧言所谓的争功,并非是指沽名钓誉,力压刘晔,独揽一切功劳。</p>

萧言没有这个能力,更没有这种想法。</p>

萧言只求刘晔吃肉,他能喝点汤就行:刘晔赢得“灭杀郑宝,招抚巢湖兵”美名,揽功十之七八;他萧言则顺水推舟,分来十分之一,以刘晔得力助手身份,传名淮南。</p>

可惜,十分之一功绩,却也不是那么好分的。</p>

谁想到,刘晔竟准备令萧言留守成德,决定独自一人前往巢湖纳降。</p>

萧言若留守成德,还有甚功绩可言?</p>

收编巢湖兵数万军民的,是刘晔;剿杀郑宝三百四十步骑的,是刘晔;亲手砍下郑宝脑袋的,是刘晔!</p>

一切的一切,都没有萧言什么事!</p>

如此,萧言就好似路人甲、路人乙,和那一群弓箭手、刀斧手一样,化作刘晔成名的背景。想想历史演义小说里,帐下埋伏一群刀斧手,然后某将军摔杯为号,刀斧手冲出去砍人立功。待事成之后,谁会记得杀人的刀斧手,姓甚名谁?</p>

萧言不甘心成为路人角色,功劳尽被刘晔夺取!</p>

因此,萧言遂以担心刘晔安全为由,委婉提出建议:“巢湖贼穴,郑宝余孽甚多,相当危险,还请刘公子允许卑职与你同行。”</p>

也不知道真听不懂还是假装听不懂,刘晔却轻笑着否决萧言的建议:“巢湖似险实安,萧十一郎你不必为我的安全挂心。相反,我家看似安全,其实却危险重重,即将面临四方压力。适逢多事之秋,若没有能够主事之人留守成德县,我实难安心。”</p>

说罢,刘晔拍拍萧言肩膀,说道:“南去巢湖期间,我家安危就暂时托付给你。”</p>

刘晔的语气虽轻,却毫无商量余地。</p>

萧言不甘心被刘晔拒之门外,遂又说道:“南城门千数县兵,就在附近,能有什么危险?”</p>

然而,不管萧言如何说辞,刘晔终是不允萧言同行。</p>

形势比人强,刘晔手握主动权,他既坚决不肯,萧言再努力也没有用。</p>

最后,萧言只得强压下心中不忿,长叹一口气,说道:“既是如此,还请刘公子南去巢湖路上,万事小心。”</p>

刘晔又摸出一封书信,递给萧言:“烦劳萧十一郎将此信转交何县令。巢湖郑宝一事,前前后后,我都尽数录写于信纸,免得何县令再无端臆测,怀疑我与郑宝勾结。”</p>

“还有……”刘晔又挥手招来一名老仆,向萧言介绍道:“这是尚老,萧言你也认识吧?”</p>

尚老是刘晔家的一名老仆,今年五十四岁,世代效忠刘晔家。尚老的爷爷,是刘晔家家仆;尚老的父亲,是刘晔家家仆;尚老的儿子,是刘晔家家仆;尚老的孙子,还是刘晔家家仆。</p>

据说,刘晔母亲早亡,其父亲刘普又迷恋小妾,时常忽视对儿女的教育。刘晔,以及刘晔的哥哥刘涣,大抵是尚老夫妇一手带大,而尚老的儿子,更是刘晔、刘涣的大龄玩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