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邪巫鬼道心不死,五岳真形敌九婴(1 / 2)

玄都谣 泪忆铭 0 字 2021-10-07

 修行之事岂是等闲,直到其余十一人自经堂出来,开了窍穴的也只二三人,除了槐未这种真人点化为人生而百脉俱通的根骨和杨真这种有“外挂”的人将《混元引》一步修成,混元如一,其余人中半数也只是入了定境,气感若有若无。

人身难成,中土难生,正法难得,就是三者兼得,修行之路也是崎岖坎坷,都得一步一个脚印前行,以大毅力劈荆斩棘,开辟道途,倒在路上者数不胜数,杨真槐末开头能一步功成,也不见得能比别人领先多久。

几日来,杨真随钟鼓作息,早晚课,打扫宫观,照看香火,喂养熊猫,峰中诸真知道杨真养了个小动物,也未多说什么,默许了杨真的行为。

一同入门的十二人几日来也渐加熟识,无形中融洽了几分,互相之间交流起来。

“杨真师兄,这《清静经》中‘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一句何解?清浊动静不是相互对立的么?怎么一者会成为另一者的源头和根基?”看护香火的空瑕,另一小童向杨真请教经义。

似是都有敬畏师长的心理,几人很少像诸位真人求解疑惑,反而找上了杨真槐末等经义有所领会的人请教,小童名叫元景,是十二人中最小的,不过十岁出头,却也一脸认真地请教

杨真也悉心做答,“动静清浊都是相对之言,就好比有晴便有阴,有生便有死,相对的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互为根源基础,生生不息轮转不休,如《易》有云‘生生之谓易’,这都是大道运行的表现。”

元景似懂非懂的点头,杨真也知道理解这些经义对他还太早,若无一定的知识与经验基础,要领会吃透无异于痴人说梦。

“举个例。”杨真继续道:“你见到诸位真人可会心生惧意?”

元景似想到什么,脑袋猛的一缩,“会。”

“那见到我怕不怕?”

“杨真师兄这么好,我怎么会怕?”

杨真轻笑,“怕与不怕就好比动与静,清与浊的相对关系,都是你心中产生的感情,本质是一个,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还是不懂。”元景有几分不安和沮丧。

“不用急,记住今天的话,该懂的时候自然就懂了。”杨真比元景不大了几分,但那样子颇显老道。

“当!当!当!”

突然,赵公山主峰处传来急促的钟声,瞬间传遍青城圣境,杨真只见三清大殿方向,掌峰真人冲天而起,神色凝重地向赵公山赶去。

杨真与元景几步走出殿门,抬眼望去,青城山所在各峰各洞各福地都有人赶向赵公上。

“这是生了什么大事?竟一举召集了各脉真人。”杨真心下不安,看这动静,想来也不是好事。

“有意思,你这小童也不过十二三岁,说话却如此老成。”带着笑意的声音传来,不知何时,堂中已多了一位道人,不过二十许,墨发轻束,清俊自然,却不是观中某位诸真人,而是一位不曾见过的道人。

也不待杨真二人询问,年轻道人已开口,“你们便是这一次入门的师弟吧?我叫常致节,道号扶风子,早你们六十年入门。”

杨真讶然,扶风子继续道:“你们不会以为这一辈只有你们几人么?师父任掌峰真人已过一百三十六载,我们这些上一甲子入门的师兄在越脱玄宫,元神洞彻神照大千时,便会下山云游,或坐镇四洲一地,协助山神地祗水伯调理一方水土,或立下道场,守护当地无妖魔邪崇之害,或游历人间各地红尘炼心寻找弟子。若无门中召令,很少回山门。”

“那师兄回来所为何事?”

“此次回山只为两件事,一来么便是看看新入门的师弟,此次十二人入门,却是比一甲子前好太多。这二来么。”扶风子神色有些凝重,“新旧两朝更替时战事频繁,死伤过重,如今新朝初立,山河甫成,皇道龙气未遍及国土,战后自有邪祟生,那怨厉死气化生大魔,连吞各府县城隍山神土地,靡烂数府,并不断向周围府县蔓延,所到之处府中百姓皆被大魔种浸扰,心生魔种,若不化去魔种魔根,大魔无法除去,日益增长下,大魔将无人可制。我青城下宗已有数位真人殒命其手,此次回山便是向门中禀告此事,掌教真人已知了此中关节,刚才的钟声便是召集各峰真人去商议如何对付这大魔。”

“数位真人殒命,数府靡烂,这大魔非同小可啊。”

“举青城之力,这魔头定会被消灭。”扶风子目光幽幽,“师弟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