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高尚(1 / 2)

夺唐 逍遥散人2020 0 字 2021-09-04

 第一百一十七章高尚

听到王元宝说皇帝还允许王家在战时还能帮助朝廷铸造兵器,刘达君终于坐不住了。()

从陌刀开始,刘达君就想对自己属下的兵器做点儿改动,这也是有私心的,因为大唐太平不了几年,自己改制的兵器很容易成为对手的利器。

宽三里,长五里的皇城是唐中央直属机构的所在地,将作监也在其内,朝中正义能干的大臣会逐渐的受到排挤,就是受到皇帝的支持也难免会在细节上遇到掣肘,刘达君最怕的就是勾心斗角的朝堂之争。

玄宗还是卓有远见的,赋予王元宝这个权利,也是在多次交往中发现,这个大唐第一首富是真心支持朝廷,富有能力在大唐遭到重大变故或边界发生多方冲突时能提供强大的经济保障,是深思熟虑后的产物,也算留了一招后手。

出生于陕西扶风县的窦乂虽然也是富甲天下的商人,但他死去的伯父和舅父都是大唐的高级官员,算得上是家世显赫,他放弃了美好的前程,不爱读书学习从小却对经商感兴趣,还公开的把孔子弟子中善于经商的子贡作为自己的偶像,这一点为玄宗所不喜。

王元宝是长安本地人,白手起家,从一穷二白之人变为大唐首富,相反玄宗对王元宝这种开诚布公的自来熟性格非常欣赏,而且难得王胖子一个市井商人在玄宗的几次召见中当着朝廷重臣的面也毫不怯场,显得游刃有余深的其中滋味,逐渐被皇帝赏识。

第一次被召进宫时,张九龄还未死,是当时的中书令,玄宗问他家里到底有多少银子,王胖子回答说:“臣请以一缣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那意思就是说用一匹绢捆南山上的一棵树,你把树捆光了我家还剩下好多绢。

这一坦诚的回答令玄宗和张九龄非常满意,王元宝没有像普通商贾那样生怕露富引起皇帝和周围人的觊觎。

初次见面就赢得了皇帝和宰相的好感,第二次是玄宗坐在含元殿上南望终南山,看见一条白龙横在山间,就问左右人看见没,旁边人都说没看见,玄宗差人急忙吧王胖子叫来,胖子路上就打听了下事情的缘由,到了殿上巧妙的回答道:“见一白物,横在山顶,不辨其状”,这下旁边那些尊贵的大臣们奇怪了呀,都齐声发愣的说:“为啥咱们看不见呀”。

玄宗哈哈大笑说:“朕听说最富有的人能和最尊贵的人相比,我是天下最尊贵的,王元宝是最富有的,所以能看见”。王元宝的回答恰到火候,皇帝见到龙因为人家本身就是龙啊,龙才能互相看见,但又要不显山露水的支持皇帝,回答说一白色物体,具体分不清是什么玩意儿。让玄宗自己的忽悠吧。

王胖子家有一把扇子,每逢热天请客吃饭时便将扇子拿出来放在座位前,并在上面撒点儿水,扇子便“则飒然风生,巡洒之间,客有寒色,遂命撤去”。玄宗听了好奇命人把扇子借去观赏,称赞道:“此龙皮扇也”。

有一道菜也和王胖子有关,那就是发菜,王元宝嗜好吃发菜,每餐都让家厨做一盘发菜当小菜吃,后来王胖子真的发了,许多商人都以为王元宝真的是因为吃发菜挣了大钱,于是乎大家纷纷效仿,发菜顿时身价倍增,并世代沿袭流传至今,到了二十一世纪已经成了土地沙漠化的元凶之一,这是王元宝万万没料到的。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当的佼佼者都有其过人之处,窦乂有他的过人之处,而王元宝能被向来以心机深沉手段老辣的玄宗欣赏,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封建农耕时代,任何皇帝对民间打造兵器都是严令禁止的,大唐也同样如此,一般只允许民间的铜铁行打制菜刀、农具和其他生活用品,装饰用的佩剑佩刀都在官府指定的商行出售,经销对象只限于士人阶级。

这也是为什么窦乂虽然自己有铜铁行,却满足不了刘达君治下对健身器材的要求,只能提供千余斤的铁料,因为生铁也是受限制的。

天宝年间大唐的生铁年产量为五千吨上下,生铁不但是战略物资,同时还是外交上一件重要的砝码,周边小国都没有炼铁能力,而练兵农事又离不开铁器,所以刘达君想给羽林军每个旅都配置大量的杠铃等健身器材靠窦乂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皇上让你家战时打造兵器?你家有将作监的工匠?”刘达君心里大喜,王元宝口袋比窦乂还厚实,和玄宗竟然还有这约定。

“王家的铜铁行是长安最大的,我自己有几处矿山和冶铁场,窦家包括市上所有铜铁行的原材料大都是王家配给的,将作监很多老迈的匠户离开皇城都入了王家,每月饷银一两,皇上说是给他们养老,其实是让我看着他们,这帮老头子生怕被赶走,只要是能动的如今都在铜铁行帮忙呢”王元宝慢条斯理的喝了口茶水。

“哦,我要几千斤铁可有?那些匠户有多少人?还能锻造兵器吗?”。

“几千铁不在话下,关于兵器对那些匠户来说应该不是问题,王家的农耕铁器在市场上可是抢手货哩,用户都称赞他们的手艺哩”。

“成交,你和窦掌柜享受同样的份额,对了,你现在也是东市平准署的录事,抢占商行有没有你的份啊”刘达君开玩笑道,对王元宝这样的人无需过多废话,二人都是一个意思,快刀斩乱麻,能成就成,不成立马散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总算解决了心头的隐患。

“哈哈……丁胖子猪油蒙了心,也不抬头看看商行的招牌,陛下御笔亲书,还以万春的公主的名号冠名,满长安独此一家,不过这厮鸟死有余辜,着实可恨”。

二人又谈了点其他方面的东西,外头传来锣鼓家伙和马蹄的声音,从二楼的窗户里望去,一班刑部的人马大摇大摆的出现了。

方才还寂静的马路上,人渐渐的像溪水一样会聚在一起。店门也逐次打开,几个十几个白发老人走在前面,手里牵着一个岁的小女孩。

“恳请刑部大老爷为民做主,还秀娘一个公理”。

“平准署令妇女,草菅人命,如今孤儿寡母,如今就剩下这可怜的娃娃了”。

“秀娘死得惨啊,求大人为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