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王元宝(1 / 2)

夺唐 逍遥散人2020 0 字 2021-09-04

 萧炅看到驸马爷在商行也是一愣,转头看看后面的人,后面车上下来的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另一个是熟人吴筠。()

“进来喝杯茶,萧大人”刘达君微笑着说道。

屋里本来躲避灾祸的几个金吾卫军卒一看外头尽是官兵,忙不迭的窜了出去。

“哦,原来是刘驸马,你怎会在此,吉御史,这位就是万春公主的驸马,大唐少有的才俊”。

那吉温细长的马脸,三角小眼中透着阴骛,从面相上看就不是好人,户部尚书是三品高官,还身兼御史,这正是李林甫的高明之处。

御史虽然官职并不高,但作为监察官是古代官场中的异类。不管对方是多大的官员,他们都可以不放在眼里,而且越是权贵他们越是找你麻烦。

清朝康熙年间,被大家称为“相国”的权臣明珠过生日,府上张灯结彩大摆筵席,亲朋好友和同事都来道贺。家人忽然报告说御史郭琇求见,明珠慌忙到门口迎接,郭琇直接从袖中掏出一个折子然后转身扬长而去。

明珠打开折子,竟然是郭琇弹劾自己的,明珠在清朝初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面对如此的人物,郭琇一个小小的汉人御史居然如此大胆的进行弹劾,最然人不能理解的还当着人家面弹劾,说明郭御史更笨不在乎对方的想法,也不把明珠这个大学士当一回事儿。

御史的权利都和官员有关,实际上他们不仅能够监督官员,有时候甚至能改变一个地方的民风,唐开元时期,河北有个地方特别流行婚娶时候女方朝南方索要高额的彩礼,其中有些地方已经高到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的地步,出现了很多男子打光棍的现象,这种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当时有个御史就给玄宗上了个折子,痛斥这种歪风,结果是玄宗对应这个奏折下了一道命令,硬生生的改变了该地区的民风。

当然这都是心怀正义的御史们干的,眼前的三角眼吉温可不是好人,而是李林甫手中的利剑,打着正义的旗号随时可以刺向任何一个政治对手。

“刘驸马身为亲勋羽卫羽林郎将,怎可屈身东市做贱贾的勾当,难道忘记了太宗的遗训?”吉温首先发难,太宗规定:大唐凡士人及大小官员不得经商。

“闻报东市骚乱,贱贾聚众嗜杀平准署大小官员,路上遇到吉御史一并赶来,没想到祸端缘由在此”萧炅和吉温一唱一和。

“平准署为朝廷设立在东市的衙门,总管勾兑一切大小事务,披着朝廷的外衣干着强盗的行径,无端欺占商行你们不知道吗?是你们俩的主意还是李相指使的?”刘达君依旧是一脸微笑。

对面的二位可是心里巨震,李相吩咐的?是啊,在场只有三四个心腹之人,这驸马爷怎会知晓。

“哎,我说萧大人,今天你说的东市骚乱,自会有人来调查真相,那平准署令可是说把酒都送到京兆尹了,你知道我在东市卖酒是为何吗?这些酒除了少部分送进宫中,余下的大部将来都会用作赈灾和办学,学堂是免费的,让普天之下的儿童都有入学的机会,贞节记住,将今天东市发生的事件实录到《长安日报》,列在明日的头版头条”刘达君转头对吴筠说道。

吴筠的眼里露出精芒转瞬又失,这阵子郁闷极了,本想通过报纸反应民计民生,谁成想苦心收集的素材都被吉温给压了下来,再次起了归隐之心;只是不知道这驸马爷的话在二位三品大员跟前算不算数。一时心中忐忑不知如何回应。

“贞节子自可去东市走访,今天晚间的报纸由我亲自排版。。。。”。

“狂妄,你知道大唐天下有多少儿童?有多少百姓?一间酒行而已”吉温觉得少年简直是在痴人说梦,打断少年的话头脸上露出了讥笑。

“口说无凭,刘驸马有何为证”萧炅毕竟老辣一些,看着眼前的少年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知道背后定有人撑腰。

那天和玄宗商量烟酒行的事儿李林甫被赶走了,对里面的具体内容并不深知,只知道玄宗想用商行的利润来弥补宫里内帑的用度。

“这个可算凭证吗?”刘达君拿出了腰间的金鱼袋,拨开丝帛,露出了温软的白玉。上面四个醒目的字眼“如朕亲临”。

吉温是第一次近距离见到这玩意,萧炅可是见过多次了,头脑一阵晕眩,傻瓜这时候也明白了,驸马在这当儿亮出金鱼袋,说明这个商行是皇帝陛下批准的,恨不得抽自己一个大嘴巴,没有皇帝的支持驸马爷又怎会在东市从商呢?又怎会放出豪言让普天下的庶民入学呢?看来连李相也没有掌握真相,早先看见玄宗亲笔御书的“万春烟酒行”心里隐隐就觉得不对头,李相也为此担心过,就怕这个商行真的是借助驸马之手敛财,没想到一语成谶。

一直在彷徨的吴筠看到后心中暗喜,想吃了定心丸一样高兴,拱手道:“驸马心怀仁爱,惠及万民,贞节这就去,定还事情的真相与长安百姓”,说完一溜烟的走了。

“还有吉大人,你身为户部尚书兼御史,不干好本职工作穴手报社意欲何为,谁指使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