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 箱笼(1 / 2)

 在就由渡河引出了船只,又引出了浮桥,接着又引申到了挂山梯这一系列问题都讨论完之后,李孟羲和关羽刘备三人回过神来,突然发现,原来木工营地,木匠们忙完了前半夜,已经回去睡觉去了。</p>

鲁犁见几人还在聊军务,难得聪明了一回,他把四周的几个火把柱上,火把换了好几次,因此,畅谈的刘备等人,不觉四下漆黑。</p>

李孟羲心疼的发现,弟弟不知什么时候抱着自己的腿,站着睡着了。</p>

聊的投入,把弟弟给忘了。</p>

赶忙跟刘备关羽二人告别,李孟羲艰难的背着弟弟回去休息了。</p>

一直到李孟羲的把弟弟放好,被子盖好,弟弟还是睡的很深,一点没醒。</p>

把弟弟安置好,李孟羲却睡不着了,白日想事,晚上也也想事,到了夜深人静之时,大脑依然活跃,迟迟难有睡意。</p>

和关羽刘备两人分别之前,最后讨论的问题还是浮桥的问题。</p>

最简单的浮桥的搭建方式,用两根长绳把一段一段足够长的木板给绑起来,然后,由水性好的士兵拉着绑好的浮桥游到对岸,再在对岸把绳子绑到树上,于是,浮桥就可以走人走车马了。</p>

只用绳索搭成的浮桥太简陋,关羽经验老道,最后关羽说出了一种更晋级一点的搭浮桥的方法,可做一些能浮于水面的箱笼充当浮桥的桥墩,如此,浮桥架在箱笼之上,借助浮力,浮桥的承载能力大增。</p>

若无箱笼,浮桥受力点只有桥架本身和浮桥两头系在树上的绳索,以两根绳索要承受整架马车的重量,绳索承受的拉力再加上浮桥本身的重量,拉力极大,浮桥极其容易被压断。</p>

而若有箱笼浮在水面作为支撑,甚至浮桥两头都不怎么用绳子绑就行,桥面所承受的力量被一个个浮于水面的箱笼所分担了。</p>

浮桥运载能力的问题,轻易可以解决了。</p>

箱笼李孟羲不陌生,二战中中甚至就有直接用箱笼支撑起的整座码头了。</p>

所谓的箱笼,只</p>

要是能浮在水面,能提供一些浮力的就可以称为箱笼。</p>

可就是因为要浮在水面,还要是箱形的,这让李孟羲觉得技术上有些难做了。</p>

为什么非要箱形的漂浮物呢,因为箱形的漂浮物,排水量大,可提供的浮力就大,真要不讲究,往水面扔个木板一样能提供一些浮力。</p>

马马虎虎差不多得了,这是别人,李孟羲自己无法在和军事技术有关的细节上马虎。</p>

前世也不是什么技术人员,可莫名其妙来到汉末三国,阴差阳错的接触到了诸多和技术相关的工作,并且一手促成了诸多技术以更好的效率推进,技术发挥作用之后带来的反馈是如此真实,一辆辆板车,一具具携行具被接连生产出来,一切尽在把握的感觉,令人着迷。</p>

不觉之间,李孟羲越发的朝真正的技术人员那里靠拢了。</p>

在诸项能力之中,来自一个技术远超汉末技术大爆发的时代,技术有关的确是李孟羲最具优势的方面。</p>

要说其他,要说智谋,其实除了穿越者未卜先知带来的优势以外,李孟羲并无突出智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