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蜈蚣挂山梯(二)(1 / 2)

 关羽的方法更好,然而李孟羲有更好的方法。</p>

“由上爬下,可用——蜈蚣挂山梯。”李孟羲一字一顿的说到。</p>

蜈蚣挂山梯,听名字就很厉害,关羽一双丹凤目微睁,忙问,“何为蜈蚣挂山梯?”</p>

“所谓蜈蚣挂山梯,即,梯阶逾数百阶之悬梯尔,因悬梯细长如蜈蚣,故曰,蜈蚣挂山梯。”</p>

说着,李孟羲抽出腰间短刀,就地在地上随意画了一副悬梯。</p>

画完一看,地上画的,悬梯和普通额梯子也没区别的啊,于是李孟羲转头一想,就在梯子上方,画了一个对照物。</p>

对照物就是几笔山崖。</p>

这寥寥几笔山崖画完,整幅图,一看就是从悬崖上挂着的一副长梯的样子。</p>

“且看,这便是蜈蚣挂山梯。从山崖上往下爬,徒手不借外物,极其危险,而纵然借助绳索攀缘,全身可着力之处,只双手而已,依然不便。</p>

而今,若有挂山梯,梯长数百阶,高崖垂至谷底,士卒沿梯攀缘,双手可握梯阶,双足亦蹬梯阶,于是,双手双足全有可借力之处,稳当便利许多。”</p>

李孟羲缓缓讲到。</p>

刘备关羽皆面有惊讶。</p>

不消说,蜈蚣挂山梯这个听起来厉害非常的名字,刘备关羽又误认为是李孟羲的师承,是李孟羲从那个神秘的老师那里学来的。</p>

其实呢,蜈蚣挂山梯,就是软梯而已,结构和直升机所用的软梯是一样的。</p>

而之所以用蜈蚣挂山梯这个名字,是因为啊,曾经看过一点《鬼吹灯》这部小说,盗墓贼们经常下到深山巨谷去盗墓,长达数百米的挂山梯能帮助盗墓贼们很容易到达用其他工具不容易到达的地方。</p>

说起来,软梯不是什么高科技玩意儿,汉朝肯定有。</p>

但普及度应该是个问题。</p>

就比如曲辕犁唐朝就已经很普遍了,可一直到二十世纪,解放后,很多偏远山区的人们,依然是用很原始的木直犁的,要知道,唐朝到二十世纪,时间已过去了千年之久,曲辕犁技术也已</p>

经传播了千年之久,尽管这样,依然有普及不到的地方。</p>

古代的技术传播效率,实在是不堪。</p>

所以,悬梯尽管不是什么高科技技术,但并没有被太普遍的利用起来。</p>

悬梯技术在汉代有没有普遍用于军事之中呢?答案是没有的。</p>

后三国时期,邓艾偷渡阴平,遇到险崖深谷,实在过不去,就在身上裹上毯子,顺着山坡滚下去。</p>

为什么直接滚下去,因为邓艾没带挂山梯。</p>

不然,要有一副挂山梯,不致每遇山谷,就得九死一生的往下滚。</p>

只此一件挂山梯,便是放在武经总要里也足够的。</p>

武经总要,李孟羲没看过,或许,武经总要里真有写蜈蚣挂山梯也不一定。</p>

按对鬼吹灯电影的印象,盗墓贼们下斗的时候,两个喽啰,放下背后背着的一卷梯子,梯子哗啦一卷开,一卷梯子能展开很长。</p>

从这儿,便可以看出,挂山梯可以做到轻量化,毕竟人的重量又没多少,真要是采药人坠崖的时候幸运的抓到一把石头缝里的枯藤说不定就能捡回条命。</p>

枯藤都能经的住一个成年人身体的重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