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和他的《剑经》(1 / 2)

斗明 豆小浆 0 字 2021-08-27

 俞大猷先后拜王宣及林福、军事家赵本学等人为师,学习《易经》与兵书,皆得三家所长。

后又从师精通“荆楚长剑”的同安南少林高手李良钦学剑(棍)术和骑射,达到了“剑术天下第一”,跨马而骑,引弓飞矢,百发百中的境界。

俞大猷将棍称为“长剑”,《剑经》一书即专论棍法。此书熔铸当时众多武术家之技击特色,他汲取了杨家枪之长,又以棍法补枪法之短,使棍法尽可能达到尽善尽美。

《剑经》一书,刊刻于1557年,后来收入俞大猷所编的《续武经总要》中。

《剑经》的内容是由“剑”、“射”、“阵”三法组成,其中的精华部分在于“剑”,也就是棍法!

俞大猷认为棍法是长兵的基础,明代另一著名的武术家程冲斗也认为“棍为艺中魁首”。

俞大猷很巧妙地以儒家经典作比喻:“用棍如读《四书》,钩、刀、枪、钯如各习一经。《四书》既明,六经之理亦明矣。若能棍,则各利器之法从此得矣。”

俞大猷在《剑经》中详尽地阐述了棍法的原理以及各种实战技击方法,揭示了棍法的奥妙与真谛。《剑经》中所提到的各种技击要领,不仅对于棍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于现代的各种搏击术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俞大猷对少林棍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俞大猷曾经向少林棍僧传授棍法。少林武术的代表是棍法。在少林寺《新建十方禅院碑》文中写道:“予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棍术)。嘉靖辛酉岁,自北云中奉命南征,取道至寺。僧负其技之精者,皆出见呈之。予告其住持小山上人曰:‘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其诀皆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