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策划(1 / 2)

 朱建兵被请进书房……c谷秋正在懒洋洋地品茗,今天他表现不错,知道邀请朱建兵落座,动作言词有些生硬,但总算表现出人情世故。可是,接下来的话就不中听了。

“种茶树?眼光短浅利欲熏心,不了解市场需求瞎胡闹。这是谁想出来的主意,了解过市场吗?市场需要说白了是人的消费需要,受人的消费观影响和支配。纵观当前市场,受经济影响各行各业萧条百废待兴,其需求大而无力消费,处在尴尬两难境地。目前,衣食占主要比率,其余次之,温饱是当前最迫切的需求。”

朱建兵和朱男丫面面相觑,原以为这是充满希望的致富之路,而在谷秋眼里却是利欲熏心瞎胡闹,是无知的行径,一竿子打翻了全村人。

“小秋,种茶树真的不行吗?”朱男丫问。

“不合时宜,原因有二。其一,茶树种植耗时耗力,收获周期长,效益慢;其二,我培植的茶树是为了自己喝,讲究茶香极佳,从种植到收获其过程复杂繁琐,付出的劳动力量大,导致茶的价格高昂。目前人们为三餐而不辞劳苦匆匆奔波,有几人喝得起昂贵的茶?”

毕竟朱男丫在省城一年多了,耳濡目染眼界大开,她还参与古苑字画店经营,对市场动向和需求了解颇多。她认为谷秋说的在理,买油要油票,卖肉要肉票,还有布票、粮票等等,遇到紧缺有钱有票干瞪眼,都是货源不足闹的。

“那怎办?种茶树是村里人唯一的指望。”朱建兵心情低落。

“是啊,我们村贫穷落后,又偏僻交通不便,除了种茶树我也想不出还能做什么。”朱男丫说,“小秋,全村人的希望就这样没了?”

“那也不见得,只要策划的合理,哼,要不了多久蓝河村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句话朱建兵和朱男丫爱听,两人喜出望外盯着谷秋,跌落在低谷的心又飘到了山顶上。但是,他们想不出如蓝河村的贫穷落后、交通不便,及自然条件限制,怎么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这不啻是痴人说梦。

“哪……我们种什么?”朱建兵迫不及待地问。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蓝河村家家户户粮食不足,首要是加大力度种植粮食,满足大家起码的温饱要求。副业则利用如山林、河流、湖泊、河滩等自然环境,合理开发使用。比如山上种茶树就是成功的例子。”

“你不是说冲茶树……”朱男丫惊愕。

“我指不宜大规模种植,及不宜挪用耕地种植,影响到正常粮食产量。小规模种植是可以的,不担心茶叶堆积。要想大规模种植茶树,再过几年可行,那时人们解决了温饱,家里宽裕,自然地品味、追求提高。全国有千分之一的人喝云茶,蓝河村即使大规模种植茶树,其产量供不应求。但目前不适合,应该逐年在奇峰山增加几百株,慢慢地扩大种植规模。”

“我懂,茶树有长远利益,但目前即不能大规模种植,也不能放弃。可是,眼睁睁看着别的地方发财致富,我们蓝河村依然一穷二白,大家心里不是味儿。”朱建兵顿了一顿问,“小秋,你刚才提到利用自然资源,能说说吗?”

“投资小,见效快,莫过于蔬菜类和家禽类。也是市场需求量最大的急需品。村里沿河一带大片河滩长期荒芜,种植果树和蔬菜可行性极高,紧挨蓝河灌溉方便省力省时。上湾村多湖泊,适合养鱼,下湾村空地较多,南面一带是荒山野岭,适合养猪养鸡。”

朱建兵摇头苦笑:“虽然村里人没你想的全面周到,但也不是没想过。问题是蓝河村交通不便,无论是蔬菜类还是家禽类,小打小闹村人用肩膀挑出去,规模稍大难以应付。这是先天性条件限制,远水解不了近渴。”

“那就筑路,路是人走出来的,修路也一样。”谷秋不假思索道,“自行车,吉普车等体型较小的车能到达村里,现在仅仅是掘宽工程,一二十里路三个村联合修筑用不了多长时间。”

“难啊,”朱建兵没信心,“修路砖和水泥要吧,我们村里的情况你清楚,哪有钱买砖和水泥?如果是我们蓝河村也许大家想想办法,问题是涉及到上湾村和下湾村,他们不见得愿意修路,我们村人肯定有意见,人多式杂,难以凝聚成一股力量。”

“人溺己溺,合则大家有益,分则互相**削弱。想致富首先下决心营造适宜环境,天上不会掉馅饼,如果悟不透这点小道理,合该平穷受苦,怨不得天地不公。大禹治水疏导而非截流,因他领悟了自然规矩。时代在迅速地变化着,个体户纷呈涌现,不雅的劳改犯、无业人员、流氓、投机倒把等名称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商人地位日益趋升,这是规矩。蓝河村若想安常习故居避于一隅自娱自乐,苟且偷安而不思进取,安于现状而忽视外界飞越发展,很快地,几年内会被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远远抛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