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38年的根据地(1 / 2)

 045、8年的根据地</p>

进入198年以来,白鲁台根据地抗联扩军备战的步伐加快了。</p>

月,抗联将原1-6,6个预备役步兵师被一起整编为6,7,8,9,10,11,6个野战步兵师,这个6个步兵师全部按原来步兵师的标准补齐人员和装备,从月起,根据在日则岭战役中的经验教训,各野战师进一步加强了特种兵的建设,师级建立起汽车修理、军马医院等特种兵部队,另外进一步加强了部队的汽车数量。</p>

新的建制下,野战步兵师全师人数达到14500人,各种汽车50辆,在炮兵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行军,在邓宏的严格要求下,野战步兵师中所有人员,包括非步兵单位的所有特种兵人员全部都要经过半年的步兵基础训练,训练合格以后的人员才能进入到野战师。</p>

此时,随着各师在根据地驻地时间越来越长,根据地对各野战师实行了师管区制度。对总共11个野战步兵师各师均重新划定一个驻地区域,区域内有农田以及相应的居民点,另外每个师管区划拨了个预备役步兵团000余人,这些预备役步兵团以及全师部队平时采取的训练加农垦相结合,另外,各师的伤病退役人员以及师直军官家属也安排在师管区内,师管区成立以后,每个师管区平均加上部队计有万多人,这让各师有了固定的驻地,开展农垦以后,也减轻了根据地的经济负担。</p>

从根据地抗联部队的组建来看,除了最早成立的1-4步兵师以后,其它各师都是在先成立预备役师,所有人员经过为期6个月的步兵基础训练,在预备役师里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各个预备役师再逐步升格转化为野战师,这种循序渐进的方法有利于部队逐步形成战斗力,而随着各个军校毕业生的分配,军校生逐渐成为军官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让抗联军队的骨干部分作战素质有了极大的提高。</p>

为了保证军队给根据地不造成太大的经济压力,邓宏一直让军事人员占整个根据地总人口比例 低于5%的比例,但随着每年移民的大量增加,相反军队的增长速度现在还慢于民众的增长速度了。</p>

这里必须要提到的是,由于根据地实行青少年免费入学,对所有成年民众也实行免费教育,经过5年来的不懈努力,这让根据地的总体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8年春天人事部对全根据地的调查中发现,全根据地的成年人识字率已超过50%,这在当时的中国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p>

6年以后,随着根据地整体经济情况的好转,尤其是粮食、布匹等生活必需品都实现了自给化,对外出口大大增加,出口包括沿白鲁台至张家口的对国内出口,以及从海参崴港口向国外的出口,出口的物资包括各类矿藏、毛皮、药品、初步工业制成品等等,这些都为根据地创造了大量的收入,增强了根据地自身经济方面的造血功能。到6年下半年,根据地对所有民众和军人在原来的纯粹供给制基础上,初步改革进行了工薪制,除了对一些生活必需品进行定量根据地统一供应外,对工人、军人、政府工作人员发放一定数额的工资薪酬,对农民则实行农民定量上缴农作物以后,可以对部分农作物进行市场操作。</p>

同时也放开了一些根据地私营商业许可,商业一旦放开,中国人活跃的商业头脑马上体现出来,部分各式各样的商店开始出现,根据地过去满街的民众全是蓝色黑色统一发放的衣服,现在也慢慢出来一些私营印染厂的花色布来,这预示着根据地的经济出现多样化混合运营。</p>

薪酬化的初步实行,活跃了市场,根据地统一流转的货币是外蒙古发行的"图格里克",不久,根据地又设立了自有的银行,可以在银行里实行和国内流通的法币的自由兑换,这样一来,让广大群众感觉到在根据地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而银行的设立,更是让构成根据地民众主体的国内移民可以把在根据地赚到的钱很方便的通过银行电汇到国内老家去。</p>

而且这次人事部在对整个根据地的抽查中发现,根据地人口构成中有个极大的特点就是年青化,18-5周岁这个年龄层的人员占到总人口了40%之多,而且在年青人中,男性又占到了绝大部分比例。</p>

造成这一原因是有其历史和经济传统背景的,在过去从19世纪未开始的关内向东北的移民大潮中,去东北的移民主要是以年青青壮年男性为主,这些青壮年主要是在原居住地生计困难,去东北谋求生计,有些人是计划在东北打一段时间短工就回到故乡本土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