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1937-1938年(1 / 2)

 044、197-198年</p>

日则岭战役以后,参战各部队都开展了战役经验讨论活动,讨论活动从下到上,包括普通战士都参加,提出了林林总总对自己一方以及日军作战特点等几百条意见,后来白鲁台根据地干脆根据地这些意见印刷成书,发放到部队和军校里,让大家一起查阅。</p>

在总结的各种意见中,集中突出几点就是:</p>

一、步炮配合依然不好。炮兵很难对步兵在进攻中即时出现的目标进行打击。</p>

二、步兵冲击队形过于密集,造成很多伤亡。</p>

三、步兵分队之间的联络不畅,很多次出现一线冲击部队得不到后援的情况。</p>

四、空军、装甲兵、炮兵、汽车兵等专业部队的维修力量严重不足,对战争期间各种技术装备的零配件贮备不足,导致各种技术装备非战损相当多。</p>

这次参战的1,,4,5,4个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演习,这次作战,邓宏把师留在家里,其实还是有些不放心外蒙方面以及苏军,一直有些担心他们会对抗联的侧后方有所威胁,但在战役结束以后苏军的表现来看,苏军已经是彻底把抗联作为保护外蒙的军事力量了。</p>

根据这次作战的特点,重新对5个野战师进行了编组,师直属炮团加强了苏式1榴弹炮一个营(1门制),团一级加强苏式45MM反坦克炮连(6门制),继续加强了通信兵和工程兵的建制,这样野战步兵师的全师人员由原来的1万人左右,增加至1000人左右,步兵师的炮兵及其它特种兵得到了强化。</p>

至10月,包括4个红军师在内的进行整训的6个预备师全部完成了整训,已经初步完成了作战准备,部队按预备师标准配齐了各式轻重武器,可以随时投入战斗。各大训练营地开始接收新一批新兵的受训,邓宏已经有了想把上述6个预备师扩充成野战师的想法,从10月新毕业出校的陆军军校学员中抽调部分人员,加上部分红军骨干,又组建了6个独立教导团,独立教导团每团600余人,人数虽少,却是按照预备师骨架标准配备的干部,整个根据地进一步的扩军备战不停息的在进行着。</p>

197年,由于华北地区未遇战乱,从张家口至白鲁台的运输线从未停止过,到7年年底,整个白鲁台根据地人员已经达到480多万人。人口确实是增加了,可还是有很多民众反应,外蒙确实是苦寒之地,比之中原的气候严酷得多,很多人不太适应。</p>

说话间,197年的冬天就到来了。</p>

在遥远的国内上海,上海之战在经过个月的浴血奋战后终于落下帷幕,掌握了绝对制海权的日军从上海侧后方金山卫一线登陆成功,直接威胁到上海国军守军战线侧后方,11月初驻守上海的国军进行了总撤退,日军在上海之战中总计投入达到空前绝后的11个步兵师团,日军为方便统一指挥部队,将在上海一线作战的日军编成华中方面军。</p>

随着国军在上海的总撤退,日军随即长驱直入,下苏州、无锡、常州等地,1月攻克中国首府南京。攻克南京以后,日军经过审时度势,将军队兵分两路,一路沿津浦路铁路北上,连续攻克滁州、蚌埠。另一路南下,攻入浙江,年底前占领杭州。</p>

这样到197年结束时,日军经过上海之战,已经占领我国江苏、浙江各一部分,日军形成了三大作战集团,即国内留守集团约4个师团、关东军7个师团(朝鲜方面军额外1个师团)、上海一线的华中方面军11个师团,合计个师团,于此同时,日军大本营对下一步的作战产生了严重的分歧。</p>

分岐主要来自于上海方面的华中方面军下一步行动的进攻方向,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关东军方面依然在忙于对外蒙方向的全力备战之中,根本无暇顾及关内,这样卖到日军原来制订的华北攻略暂时还是动弹不得。所以到198年,日军在华的主要进攻兵力只得以在上海,南京一线的日军来完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