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武林人对项净的增援(1 / 2)

 “意外,还会有什么意外发生??难道金国还有第三路大兵增援吗?”</p>

南珪道长有些不懂的看着正铭,事情都到了这个地步,整个大宋几乎除了防范大辽国、大夏国的边疆卫戌部队外几乎全部都到了这两个区域,难道还防不住金国两路兵马吗?</p>

正铭脸上苦涩的笑了笑,那笑容极其难看,一副不愿意将口中的话说起的样子:“唉,这意外不是金国方面的,而是我大宋的。”</p>

说着正铭深深的叹息了一口气。</p>

“哦,不明白了。”南珪道长不懂的摇了摇头。</p>

“唉!!”</p>

听正铭这么一说,苏从化顿时明白了,脸上顿时也显露出与正铭一模一样的难堪。</p>

“这些政客呀!!”</p>

一股无可奈何的叹息悠长的吐出,他真的希望心中的郁闷也如同这气息一般能够一口吐出,不留半点。</p>

“政客??”</p>

南珪道长扭过头看看掌门师兄,又看看郁闷的正铭,他还是不懂。</p>

抬起头看着自己这个单纯脑袋的师弟,苏从化解释道:“金国两路大军均被桎梏在那里,凭兵力已经无法威胁到我大宋,凭军备供给他们更不是我大宋的对手,自然也是到了金宋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了。可是,如果金国要是退兵了,那这场大战最大的功臣会是谁呢?”</p>

苏从化看着南珪道长问道。</p>

“这个??”南珪道长挠了挠头,略做思考后道:“那不用为,最大的功臣无疑就是王禀大人了。”</p>

“可是王禀大人已经阵亡,甚至连他的儿子小王将军王荀也阵亡了。剩下的唯一继承人王沆还不知所终。”</p>

苏从化白了南珪道长一眼。</p>

“啊!”南珪道长吐了吐舌头,又思考下看着苏从化的双眼肯定的道:“那就是郭药师和张觉两位总管了。”</p>

说完南珪道长紧张的看着苏从化,等待苏从化回答,他想知道自己的回答到底对不对。</p>

看南珪道长的样子,正铭和沈襄不由感觉到好笑。</p>

苏从化却没有回答,而是长长的叹息了一声,脸色愈加难看起来。</p>

“怎么了师兄。”南珪道长等了半天没有等到苏从化的回答,相反自己这个师兄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禁小声怯怯的问道。</p>

苏从化摇了摇头道:“既然连你都知道,这次对抗金国两路大军的最大功臣是谁,一个几乎全家阵亡,剩下两个却还是大辽国投诚过来的降将,你说这满朝文武的心里能舒服吗?”</p>

“这,不舒服还能怎么的。”南珪道长还是不明白,烦心的用力挠了挠头。</p>

“哼,我们是这么想的,可这些政客可不是这么看,如果在这场滔天大功里不舀上一瓢的话他们会甘心。”</p>

“这,也是,可,他们不甘心能怎么做。”</p>

“哼,怎么做,我想不出来,不过这些利欲熏心的人绝对是什么都敢做就是了。”</p>

苏从化拧着眉头想了又想,可他毕竟没有过从政的经验,根本想不到这些政客到底能够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最终无奈的放弃。</p>

“正铭,这些事情应该不用你如此着急的赶回山来想我们汇报?”</p>

心神一转,苏从化猛然想起不对来,扭过头看着正铭问道。</p>

正铭点了点头:“的确,掌门,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弟子还没来得及向您汇报呢。”</p>

“什么事,还不快说。”</p>

南珪道长转首间就将刚才的事情抛到脑后,有些恼火的看着自己的弟子。</p>

正铭无奈的向南珪道长咧嘴苦笑了下道:“就是刚才说的,太越十四友中最小的十四侠项净佩带着的武林十大神器之一的百宝囊,那里面带着太越十四友所有的功夫绝学和神兵利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