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2 / 2)

维生素D有两种计量单位,两种单位的互换计算式如下:

1微克(g)维生素D=40国际单位(IU)维生素D

维生素D抗高温、耐碱,相对比较稳定,日常烹调时不致损失或被破坏,但易在日光暴晒及酸性环境中丧失活性。

天然植物性食物中一般含维生素D较少,唯动物性食物中含维生素D较高,例如动物肝脏、海鱼及鱼卵、鱼肝油、蛋黄、奶油及奶酪等含量均较高,瘦肉、奶、坚果中有微量存在,人乳及牛乳中维生素D含量均较低。蔬菜、谷物、水果中仅有少量甚至不含维生素D。鉴于富含维生素D的天然食物不多,而正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对维生素D的需求又相对较高,为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预防佝偻病,就要在食物中强化维生素D,通常在鲜奶及配方食品中强化维生素D。

借助紫外线的作用,人体皮肤可以合成并转化为具有活性的维生素D3,因而日光浴是经济实惠的维生素D来源。增加儿童的户外活动及让其裸露皮肤接受适度的阳光照射,不仅可获得维生素D,而且对促进儿童整体健康、提高体质有良好作用。

长期膳食外过量添加维生素D可引起维生素D中毒。

5.7维生素K

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某些饮食习惯及偏食、挑食等原因,孕妇从日常膳食中摄入的维生素K的量常常不能满足自身需要,也因维生素K的吸收波动于15%-70%以及维生素K不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新生儿因维生素K缺乏、血液凝固机制发生障碍而罹患新生儿出血症,表现为皮肤淤斑、紫癜及内脏出血。

据调查,中国新生儿维生素K缺乏症的发病率城市为1.84、农村为2.86,平均为2.40。又因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比牛乳中低,约为2微克升,而母乳喂养婴儿每日摄入量仅1~1.5微克,

维生素K缺乏时,骨骼中的非胶原蛋白不能转化为功能性非胶原蛋白,致使骨基质不能成熟难以矿化。临床呈现为骨质结构异常,儿童表现为佝偻病及骨质疏松。同时维生素K还有增进钙储存、减少尿钙分泌量的作用,对预防孕妇和乳母骨质疏松、儿童佝偻病都有积极意义。另外,因病情需要而控制饮食及长期服用抗生素等情况,会继发引起维生素K缺乏而发生出血倾向及出血,这种情况属于医源性出血。

在日常膳食及正常肠道环境中,肠道菌丛可以合成维生素K,但量较少,难以满足人体需要。

在有脂肪及正常量胆汁和胰液的肠道环境中,食物中40%~70%的维生素K可被吸收。控制饮食以及长期服用抗生素干扰肠道微生态环境,可导致维生素K缺乏。

新鲜蔬菜是维生素K的良好来源,每百克绿叶蔬菜可提供50-800微克的维生素K,而牛奶、奶制品、肉、蛋、谷物、水果及其他蔬菜中含量则较少,每百克有1-50微克。为预防新生儿出血,孕妇应增加富含维生素K的深绿色蔬菜的摄入量。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孕妇摄入了充足的维生素K,由于胎盘运转维生素K的个体差异较大,胎儿不一定都能获得足够的维生素K,因此,新生儿必须注射维生素K以预防新生儿出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