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无名火似有疑点 李云帆深思熟虑(2 / 2)

木炭火和煤炉火是有区别的,木炭火比较温和,没有煤炉火猛烈,燃点自然要低得多。更何况炭炉就是脚炉,天冷的时候,把脚放在脚炉上——有时候还可以是把鞋子脱掉以后放到上面去,由此看来,脚炉里面的温度是有限的。

木炭燃烧的过程是比较缓慢的,木炭在脚炉里和炉盖之间有两三公分的距离,温度是通过铜体和炉盖上面的孔洞散发出来的,即使被子掉落在上面也不会马上燃烧起来,你想啊!人的脚都能放在上面,温度能有多高呢?这些想法,是李云帆在询问过章国森、看过脚炉之后得出的结论。

木炭具有一定的耐燃性,加一次能燃烧比较长的时间,按常理推断,章国森在临走之前把箩窝搬到床跟前,还将脚凳向外侧移动了几下,这说明章国森是一个心思细密的人,脚炉就在脚凳上面,他在挪动脚凳的时候,也应该能想到脚炉里面的木炭够不够烧到自己回来,如果不够,他就会加炭。基于这种分析,小孩子无需考虑给脚炉家炭的问题。

最后一点尤为重要,小孩子突然醒来之后,发现大人不在身边,家里面又没有人,他唯一的方式就是哭,或者去拽门,如果哭,或者拽门,张大婶就会听到,即使张大婶听不到,张家不是还有一条狗吗?当时的梨花坞有好几条狗。

小孩子已经爬到门口,他哭了吗?喊了吗?在这种情况下,小孩子的哭声和呼救声理应很大。可是,张大婶的叙述中,一点都没有提到这个细节。

李云帆还做了一个试验,这个试验其实很简单,他让章国林三岁的儿子焕焕把盖好的脚炉打开。结果怎么样呢?他没能打开,一个三岁的孩子打不开,两岁的孩子怎么能打开呢?如果章国森的儿子打不开炉盖,何来火种,如果这一点能够成立的话,那么,打开炉盖的一定另有其人。

对于李云帆的试验,持反对意见的人也有自己的理由:第一个理由是,正因为小孩打不开脚炉,在他用力的时候,不小心,把脚炉弄到脚凳下面来了,盖子应该就是在这个时候和脚炉分开的。第二,章国森家的孩子对脚炉非常熟悉,大人打开炉盖,加木炭的过程,他应该很熟悉,章国林的儿子从来没有用过这样的脚炉,对炉盖的开启自然生疏,第三,炭炉经过大火高温之后,已经变形,打开自然不顺当,事实上,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做了一个试验,试验了好几次,结果屡试不爽。

尽管如此,李云帆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些年来,李云帆始终没有忘怀过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下午发生在梨花坞的这把无名天火。为此,李云帆还把这些想法写在笔记本上,没有想到这么快就派上用场了。<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