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章(1 / 2)

宋末商贾 海红鲸 11595 字 2019-08-13

 林强云看那孩子跑远,对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几个孩子说:“你们,也去和大家说,有大人的都去把自己家的大人叫来。家里没有大人的,给我说一说你们把自己卖得的钱拿来做什么用。”

两个女孩子听了林强云的话,跑着去叫她们的家人了。

一个女孩小心翼翼地说:“我家里人都死了,我要把卖自己的钱留到以后饿了时买饭吃。我很便宜的,只要一贯……不,五十文。如果你嫌太多的话,二十文也可以。”

另两个女孩、两个男孩也争着说:“我也是,我也是……”

林强云想了想,说:“不要吵了,你们,我全部都买了,去我那里的人,以后可以吃饱饭,有衣服穿。不过,我要先讲清楚,到我那儿干活是很苦的,要做很多事。一是要听我的话,二是不能好吃懒做,谁要是不听话我就不要他了。你们几个家里都是没有父母或是其他亲人了的吗?那好,先在边上等,到时候跟我们回去。”

林强云有心要想帮助这些困苦的人,把他们全都买下,既能让这些孩子能吃上饭不至于饿死,年纪大的还可以帮着做些事,即使是年纪太小实在不能干活的,也花不了多少粮食。

林强云对这样繁杂的事厌烦得很,眼角看到蓝家兄弟站在身边,心中突然有了主意:既然准备请蓝君清兄弟来帮自己做事,正好趁这机会试一试他们的办事能力。

从怀中取出荷包,把手上的铜钱放进包内,看见蓝君清还是紧抓着绑在女孩手腕上的布带,心中又气又好笑,道:“蓝兄,先把她放了吧。”

蓝君清有些难为情地去解女孩右腕的布带,口中连声答应:“是是,我这就解开布带放了她。”

林强云看他把解开的布带收起,才又问道:“蓝兄,你家里有几间房屋,都有人住吗?”

蓝君清苦笑着说:“房屋到是有二三十间,不过除了我们兄弟现在住着的两间以外,全都又漏又破。过不了几年我们兄弟就要和他们一样露宿街头了。”

林强云把荷包交到他手上,说:“不要紧,只要你能为我好好办事,我保证过不了几年,你就会比你的父亲赚得更多,不要说二三十间房子,就是几十间上百间的房子也能盖起来。我跟你说,你们兄弟现在就帮我把这坪里的人,不论男女大小,只要是能干活的,而且他们自己又愿意,全部都买了。先安置到你家里的空房中住下,给些粮米叫他们自己煮粥吃,休养几天身体好些后我再来安排。这里有十多两银子和一些铜钱你先拿着,我马上回去再取些钱,叫凤儿带人将钱送来给你。这事能办么?”

蓝君清想不到与林强云才见面,就被他看上,不但要自己兄弟去帮他做事,而且一下子把这件事交给自己兄弟办,心知这是林强云在考验自己的办事能力。这位林公子可不是一般的人,既有勇力能打虎,又精手艺会制刀、做布底鞋,还有那能驱杀蚊蝇的蚊香。而这几样东西都是抢手货,生意好得不得了。这么好的机会那能不掌握住,必须好好地表现一番。第一次为他办事一定要办得好,办得让他满意,取得东主的信任,为自己将来打好基础,说不定真能在他的手下恢复家业呢。

蓝君清越想越觉得高兴,他十分有信心把事情办得完美无缺,不由得挺起胸说:“能,我们肯定能办好……”

林强云朝他挥了下手,打断他的话说:“那好,这里的事就交给你们办了。明天到我的刀铺来,到时我们再谈。”

“放心吧,我们会把事情办得让公子满意的。”蓝君清对着林强云和凤儿两人的背影信心十足的大声说。

等到林强云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巷子那头,蓝君清才转过来对蓝君河说:“兄弟,我们遇上贵人了,只要把买这些人的事情办好,我们就是林公子手下有数的亲信。”

蓝君河眼睛一亮,道:“哥是说,林公子现在刚开始创业,我们是最早跟着他干的人,将来他发了财,我们也就能赚不少钱。”

蓝君清扬了扬手中的荷包,喜形于色地道:“那当然,你看林公子才认识我们,就放心把十多两银子交给我们,并叫我们为他买下这些人,还会马上叫人送钱过来。这说明他不但是在考验我们,也是个大方的东主。十多两,十多两银子啊。”

可也是,在南宋这个年代,普通人家有得吃就是烧高香得到菩萨保佑了,大部分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一日三餐也保证不了,有的整日只吃一次,有的一日无半粒米入肚,三根肠子空着两对半。

那时候一升上白米市价七文钱,一两银子价值三贯半纸钞、折铜钱五百七十八文。每年的收入有十两银子就足够养活一个五口之家。虽然每人每天还分不到九两米(宋时每斤为600克,分为十六市两),只能吃饘(zhan音:沾。煮得烂熟粘稠,象浆糊一样的叫饘;水色清,饭粒一个跟一个跑的叫粥),再加些果菜之类的话,三餐吃饱是不成问题的。

蓝君清收拾了一下心情,对蓝君河道:“兄弟,你去回去找纸笔,快去快回。我先在这里照应着,你回来后我们把买人的钱付了,回去再登记做账。”

五月二十九日从长汀县城回来后,沈念宗立即叫人通知,第二天召集全村老少到练武场,说是有要紧事和大家商量。

六月初一,晴。

卯时正,东边的山上一片火红,映照得半个山谷金光灿烂。

横坑村东的晒谷坪上一片喧哗,上了年纪的老人、年富力强的中年、年轻力壮的青年们,天才放亮就来到了晒谷坪上。先是依平时的模样活动身手练武,然后便各自聚集成群。

老成些的,或是娶了亲成了家的年轻人,互相探问今天为何要召集全村的人到这里,是不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老人们谈论着不久即将开镰的稻谷,计算着可以比往年能多收多少,除了赋税外能剩下多少,够不够全家大小一年的口粮。另外,还互相询问今年种田之余能挣到多少钱。家里有成年男丁的,还央求别人费心给做做媒,尽快给儿孙娶上媳妇,了却心事后好过上平静安乐的幸福晚年生活。

中年的男人们大多是一家之主,他们谈论的除了收成、挣钱外,说得最多的还是建房起屋、买田买地或开荒垦田来扩大家业。

另有一些年轻人可不像他们的长辈般想得那么多,看得那么远,他们只对新奇的东西有兴趣。一伙十几、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和几个小娃娃围着三儿,极力劝说要三儿同意,找一天让他们试一试那把弓弩。有几个小顽皮,还趁三儿没注意之机,偷偷地在三儿背着的弓弩上摸上一把,然后呼啸着四散奔逃。引得三儿一阵大声叱骂,万分小心地取下弓弩,宝贝似地抱在怀中。

随后来的年青小媳妇、大姑娘则另成一堆,手上拿着布鞋底蹲着钻啊纳的。她们谈论的却是谁做的衣裳样式好看,谁家的兄弟俊。到后来,陈根全的媳妇说:“你们知道么,强哥在州城做了一笔大生意呢。我听根全说了,是外国来的蕃人看中了我们做的布底鞋,这次要定五千双呢。做完这次的鞋后,将来还要我们做更多,有多少就要多少。”

另一个叫陈菊花的姑娘说道:“我也听得我哥对我爹说起这事。这不,昨天凤儿就没有回村里来。听我哥说,是强哥叫她留在城里,教那些请来做工的人做鞋底呢。”

提到了林强云,根全媳妇笑道:“好在强哥是来我们横坑村,若不是他来,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两餐菜粥都吃不饱。这么好的男人,不知道那家的姑娘能配得上强哥。”

这话一说,引得姑娘媳妇们吃吃娇笑不止,也有的姑娘红着脸不时有意无意地转过头去,偷偷地朝来路探看。

最后来到的大嫂大妈们带着小竹椅坐在一块,嘴里叽叽喳喳地说三道四,除了同样钻纳鞋底外,拉扯苎麻鞋索的嘶嘶声和话语声交杂在一起。

卯时正后不久,太阳趁着人们不注意,偷偷从东边的山尖上探出头,把它柔和温暖的光芒洒向西山,渐渐移到晒谷坪上。

林强云转过屋角,大步向坪中走来,沈念宗和陈归永二人在他后面边走边讨论着。他们走到坪中时,“强哥、强兄弟”的招呼声此起彼伏,林强云笑容满面地不停地点头、口应,不时还要向老人们招呼问好。

吴老六、吴老八兄弟和金望槐、马七生四个,还有神气活现地背着一把特制小弓弩的山都随后走来。

沈念宗拉过两条长木凳站了上去,提高声音对着场中的人们说:“大家静一静,静一静。”

看着人们渐渐地安静下来,沈念宗带着略有点嘶哑的声音说:“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了好消息,前几天在州城里,强云和外国的蕃人讲成了一笔大生意:蕃人要定做我们的布鞋五千双,已经收了定钱一百五十两金子……”

沈念宗说到这,场上顿时响起几声惊呼和嘈杂声:

“啊!金子,我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金子。”

“哇!一百五十两金子。这还只是定钱,这个生意可真够大的。犟牛哥,一百五十两金子是多少钱?”

“我也不知道,总之是很多钱了,你也清楚的,我又不会算。我们还是听听念宗哥怎么说,有强兄弟在,我们还会吃亏么。”

说话的人越来越多,很快就成了一片嗡嗡声,许多人还是这会儿才听到这个消息,纷纷向左近的人打听详情。

沈念宗等了一会,人们还嘈杂纷纭地说个不停,不得不高声叫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这样吵,怎么跟你们说啊。”

好不容易人们稍微静了一点下来,总算大声点说话能听清了,沈念宗才接着说下去:“今天,我是要告诉大家,眼下在我们这里已经做的生意有菜刀、蚊香二种。菜刀的事就不用我说了,附近州县都有人到汀州城来买,生意实在是好得不得了,每个墟天都能赚不少钱。蚊香呢,虽然才刚刚开始做不久,但整个汀州都已经知道了这东西能驱蚊杀蚊。不但在我们汀州有很多人买,而且有些商贩还运到潮州、泉州、赣州等地试着卖,听说还有人运到更远的地方去。现在又加上这蕃人要的布鞋,光靠我们村的人,就是拼了老命也是做不完的。所以,强云想了个办法,除了能让大家赚更多的钱以外,还有许多好处。现在就请强云把事情给大家说一说。”

林强云在沈念宗下来后,不慌不忙地站上凳子,环视一下晒谷坪,场内的声音一下静了下来。他微笑着大声说道:“各位叔伯兄弟,大妈大嫂和姊妹们,事情确实是像大叔刚才说的一样,接下来我们村要做好多事情了。现在五个打铁炉打的菜刀不够卖,可是没有学过打铁的人又不会做。所以呢我还要再起五个炉,再收些人学会打铁。因为打铁的生意是一年到头,无论风霜雨雪的天气里都可以做的。”

林强云歇了口气,看看大家听得入神,继续说道:“蚊香呢,现在长汀城里的沈六叔要我们每个墟天送去六千盘,可能还有外地的商贩来买,算起来以后每月最少要做二万到三万盘的蚊香才能应付。可是,做蚊香虽然是能赚到钱,但只有在天气暖,有蚊蝇的时候才会有销路,没有蚊蝇的时候也就没有人会来买了。也就是说,我们的蚊香只能做几个月,其他的时间是赚不到钱的。”

“为了使我们村的人在农闲时候不至于白白的闲着浪费掉,能够利用空闲的日子多赚些钱,使我们能够吃得饱一点,穿得暖一些,使我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好。所以,我就和蕃人做了一宗布鞋的生意。但这笔生意蕃人可是交了定金的,由县衙的押师作中人担保,并在官府里立了文书字据。若是按字据上写明的时间做不出来给他,或是做出来的布鞋不好,不合他要求的质量,就要赔给他很多钱。按照我和蕃人写的字据,接下来的五个月内,每个月要做一千双履靴。按前些日子村里的大妈大嫂们做鞋的速度来看,每人一个月只能做出三双鞋来。就是全村的女人们都来做鞋,每月最多也就做出八十双左右。所以,光靠我们村里的这些人,再怎么拼命去干,也不能把要做的事情做完。因此,我想了个办法跟大家商量。这个办法呢,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全村的女人只要会做的,全部都来做鞋底,做一双鞋底按四十文的工钱付给大家。有一点大家要千万记住了,做出来的鞋底一定要做得结实、做得好,以后才会有更多的生意。另外,如果一个人每月能做出七双布鞋底的话,每多做出一双鞋底就可以多付给十文的工钱。做鞋面和绱鞋的事,我就在县城请人来另外做,我们村的人只管做鞋底就可以。还有,我们做这布鞋底的方法,暂时不要让其他的人知道。”

“做布鞋底的事我都说完了,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讲出来我给大家说清楚。现在有人不方便问的话,这里散了以后也可以来问我或者问我大叔。”

村人们听了强云的话,一时之间只是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在私底下议论,好一会都没有人提出什么问题。

林强云走到沈念宗身边笑着说:“大叔,趁这个机会你是不是和大家说一下,把我们商量好的多邀些人到这里落户,以及我们要盖房子、的仓库的事情。并且,让各家都去问一下,有没有愿意来横坑村的亲戚朋友到这里落户。”

沈念宗道:“其他不必多说了,起房盖仓库的钱是我们自己出的,与别人也没有关系。只和大家讲一讲打铁和做蚊香的事,叫人分头去做。再提一下若是有亲朋好友要来的,可以让他们落户就行了。”

林强云:“那就请大叔跟大家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