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李星沅(1 / 2)

 李星沅,字子湘,湖南人;

道光年间(1832)中进士,时年35岁,后授翰林院编修。

他的仕途还是比较顺利的。

可以说相当顺!

3年后调任广东学政,后历任汉中知府,河南粮道,陕西、四川、江苏按察使,江西、江苏布政使等职。

1842年升任陕西巡抚,不久任陕甘总督。

1845年调任江苏巡抚,次年任云贵总督。

用了10年就坐到了封疆大吏的位子上。

清朝时期,巡抚是一省的最高行政长官,即现在的省长,但是不掌兵权,为从二品。

提督是统率各省绿营兵的长官,相当于省军区司令;为从一品。(军队的官员级别比地方高)

八旗兵不属地方编制,清朝的地方军是汉兵,因汉兵用八旗之外的绿色旗,所以称为绿营兵。

总督辖制巡抚,提督;管辖一省或二、三省,掌行政、经济、军事大权,为正二品;一般都带兵部侍郎或尚书、右都御史衔,这样都成了从一品。

虽然提督官位比巡抚高一级,与加尚书衔之总督官衔相同。但清朝时,采取以文制武的原则,各省绿营兵必须归总督、巡抚节制。

军队的官员级别比地方高,似乎自古如此,但实际职务大小要看实际情况。

所以,清朝的情况巡抚是省长,提督是省军分区司令。

而总督=省委书记+大军区司令。

很多地方总督和巡抚的行政职责重叠,所以就不设巡抚,比如直隶、四川两省;或者由总督兼任巡抚,例如,云贵总督的正式头衔就是“总督云贵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兼巡抚事。”

而只有巡抚而不设总督的省份如河南、山东、山西三省,巡抚由于没有兵权,而又要指挥本省的军队,因此常由巡抚兼任提督。

巡抚+提督=总督,三者皆为封疆大吏。

1847年在云贵总督任上李星沅兼署了云南巡抚,镇压缅宁、云州*起义,被朝廷褒奖,调任两江总督,兼署河道总督,敕封荣禄大夫、太子太保、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使。

这是个好差事。

清代两江和湖广是全国的富足之地。

如果说直隶总督在总督圈里是权力上的龙头,那经济上的首领就应该是两江总督。

不料1849年,他却因病解职回籍了。

时隔一年,清廷重新启用他为钦差大臣,亲往广西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