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节 大唐朝廷的欢乐...(1 / 2)

 当范阳节度使兵变的消息传到长安城时,已经是十几天以后了,唐玄宗李隆基还在华清搂着大美女杨贵妃泡温泉“啪啪啪”,享受着冬日的暖阳和美女的温存。(閱讀最新章節首发)

虽然泡澡很香艳,很容易激活已经老化了的肾腺素,然而,这一次泡温泉,李隆基心里很堵得慌,整天提心吊胆的。让唐玄宗李隆基泛堵的没有别人,只有安禄山,他曾经邀请安禄山一起去华清泡温泉,并因此进行了准备,准备好好感化安禄山。但是,他的邀请遭到了拒绝,安禄山根本不买他的人情。

地球人都知道,历史曾经伟大的唐玄宗李隆基是整个国家最大的那一个。他一直掌控着朝廷至高无的权力,从来没有过被拒绝的经历。而现在,安禄山竟然敢于拒绝他的邀请,这说明,安禄山已经不受自己控制了,因此,他的内心很忐忑,甚至有了不祥的预感,害怕听到安禄山反叛的消息。忧郁像大山一样压迫着李隆基,对此,李隆基决定给安禄山一个颜色看,下达诏令,将他的族兄安思顺调离河东,派往更远的朔方担任节度使。

唐玄宗李隆基给了安禄山一个警告,让他不要太得意了,知道什么是畏惧,从那以后,李隆基昼夜都盼望着能接到安禄山启程到长安的消息。这一天,他终于接到了安禄山向长安开进的消息,但是,这一次,安禄山不是仅仅带几个随从和大批的珍宝,而是带着15万拎着菜刀的打手来的。

在那一瞬间,李隆基被巨大的失败感包围。他不得不承认,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自己是一个骄傲自大的瞎子,而且是刚愎自用的瞎子不是没有人告诉过自己,安禄山必然要造反!

具有一点粗浅的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安史之乱”不是一朝一夕爆发的,而是酝酿了很久的行为,正因为阴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会有相当多的蛛丝马迹,在这之前,曾先后有三位朝廷大佬向李隆基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宰相张九龄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大将王忠嗣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因此多次“前言其悖逆之状”。

在国古代,把“谋反”的帽子扣到政治对手的头,是一种屡试不爽的政治斗争手段,以后也是如此。在个人利益、权欲和财富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沉稳持重的王忠嗣,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皇帝宠爱的安禄山视为眼钉,肉刺,欲除之而后快。然而,因为唐玄宗李隆基的一味护犊子,安禄山每次都是有惊无险,躲过了无数次的陷阱,可以说,安禄山是国历史历代权臣最幸运的,没有之一。

其实,最早预见安禄山必然造反的人不是这些所谓的大政治家,而是和政治不沾边的大诗人李白。

地球人都知道,李白不仅是诗人学者,更是一个旅行家,早在战争之前很久的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十月,李白在游历途去了一趟幽州。

因为李白做过朝廷的待招,名气很大,当时的官员都以能和李白结交为荣,安禄山也没能免俗。在幽州,李白受到了安禄山的热情接待,亲眼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因此,敏锐的预见了安禄山谋反的必然性。

这不是凭空瞎猜的,而是有历史依据的。在幽州,李白写了《幽州胡马客歌》,诗的“胡马客”是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形象的描绘出了安禄山的阴险狡诈。“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则道出了原武备松弛,未来的平叛遥遥无期,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

这个“胡马客”是安禄山,这一点绝无疑问,起码历史是这么告诉后人的。如果有哪位存疑,还有另一个人堪配这个荣誉称号,那么,请告诉全国人民,真正的“胡马客”是谁。

对于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作为一个爱国愤青,李白是有举报的责任的,而没有沉默的义务,然而,他选择了沉默。这一点,严重不符合他忧国忧民的作风,仔细探究下来,李白有难言之隐。当时,安禄山正红得发紫,昏聩的唐玄宗李隆基给了他极度的信任,崇信程度之深,甚至连御史大夫和当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个被放逐的失势落落魄人,所说的话又有多少分量!

对于这一点,李白在自己的诗歌《相和歌辞猛虎行》里,一句“有策不敢犯龙鳞,窜身南国避胡尘。”反映出了李白当年心存畏惧、有话难诉的矛盾和痛苦。

除了李白,还有另一个大学者看出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这个人是颜真卿。相朝大臣们的口舌官司,平原郡(治今山东省陵县)太守颜真卿早看出安禄山的不臣之心。

现代的国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颜真卿是最著名的书法家,没有之一,他的知名度远远超过了唐玄宗李隆基。但是,仅限于此,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政治军事方面颇有建树,在敌后孤军奋战,指挥军队打击了叛军,最终为了国家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对于这样的民族英雄,应该大书特书的,下面,我们瞻仰颜真卿他老人家的生平。颜真卿,字清臣,祖籍山东临沂,3岁时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没有父亲的孩子,一般有两个结局,一个是成了小流氓,如果不被人砍死,是在懂事以后自怨自艾,以前不学好耽误了学习,致使一生庸庸碌碌;另一个是更早立事,自尊自爱,刻苦进,孔子如此,孟子如此,岳飞也是如此。

令人庆幸的是,颜真卿属于后者。没有了父亲的庇护,他自小发愤图强,努力读书。天总是眷顾勤奋的孩子,他在26岁时了进士,金榜题名,顺利踏仕途。很快,由监察御史转殿侍御史,在御史台下属的三院之一的察院任职。

在此期间,御史吉温出于私怨陷害御史丞宋浑(前宰相宋之子),罗列罪名,欲置其欲死地。

大臣们一律禁言,颜真卿看不下去了,于是奏折喊冤“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后乎?”

当时,宰相杨国忠和吉温正打得火热,看到颜真卿强出头心里有气,因此,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颜真卿一脚踢出朝廷,赶到外面做地方官,降职为平原(今德州市陵县)太守。

因为平原郡紧邻幽州,在平原太守的任,颜真卿更容易感受到安禄山的威胁,觉察到安禄山有造反的可能,在没事儿写着颜体字的时候,他在心盘算应对之策。对策其实很简单,是加固城防,要知道,篱笆紧了,狗跳不进来。不过,在当时,平原郡属于河北道,是安禄山的属地,他想瞒过狡猾的安禄山还真是不容易。

颜真卿没有办法,只有等。

天总是眷顾有心人的,在时光流逝之,一场漫天的大雨不期而至,平原郡顿成泽国。

当时,因为生产力的限制,所有的城墙都是夯土建造的,青砖只有在宫殿和官衙使用,甚至是宫殿和官衙也不是都能用青砖的,这个情况具有广泛性,是伟大的都城长安也是如此。而地球人都知道,土没被火烧过,遇到水是一滩泥。黄土版筑的城墙,在大雨浸泡之,不崩塌是无法解释的。

果然,天给了一个合乎情理的答案,大雨连绵不止,平原郡陈旧的城墙发生了崩塌。

水火无情,百姓们对着雨天骂娘,而颜真卿却是另一份心情,用鲁南话大赞“俺的娘啊!”

大雨刚停,洪水还没有完全消退,颜真卿迫不及待的行动了,以城墙崩塌为由,在平原郡大兴土木,建设城市设施。

颜真卿不仅对城墙重新加固,而且在旧城墙的基础加高,以排洪涝为名加宽护城河,修建了防御能力更强的瓮城,更换了残破的城门。

加固了城防,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颜真卿很清楚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派人到各地购买粮食,充实了粮仓。

有了坚固的城防,粮食储藏丰富,具备了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质基础,但是,战争的关键因素是人,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军队,一切都是浮云。

按照朝廷的规定,平原郡配有3000府兵,这些军队维持治安够用,打仗不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