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策子长(1 / 2)

 午时过后,我驱车前往司马谈府邸。司马谈迎出中门揖首道:“张大夫百忙之人,今日光临我府,必有要事,请。”

我连忙揖首答礼道:“太史公乃家岳素交,小子不敢受礼。然今确另有要事,不得不求于公。望公有以教我。”

一路边说边行,至府内后,司马谈挥退仆人道:“公今日来窨有何事,老夫乃清谈之人,恐对公所助不大。”

我揖首道:“小子欲闻百越之事,公可否以教我?”司马谈抚须大笑道:“公此来算是问对人了,老夫虽对吴越之地所知不多,然犬子司马迁曾游学百越之地,经江淮至会稽,出九疑达沅湘。公可召来一问便知。”

我大喜拜谢。司马谈感慨道:“石公尽收得好弟子!何其不公也?”我连忙道:“公言差矣,奕秋之徒,亦有贤愚。小子不才,不敢当公称赞。”

过得片刻,司马迁到了。司马迁稽首道:“孩儿拜见父亲。”接着转头向我道:“这位一定是大破匈奴的张将军,子长(司马迁字子长)有礼了。”我见司马迁年纪与我相仿面有刚毅之色,目光炯炯,兼称我为张将军,心中大生好感道:“子长兄勿须多礼,太史公与家岳乃知交好友,若兄不弃,称某为弟亦可。”司马迁见我丝毫没有架子,面露欢喜之色却连称不敢。我笑道:“子长兄不须如此,今日弟勿忙而来实有要事问之于兄。”司马谈笑道:“你们谈吧,吾有事先出去了。”说罢向我一揖首便告辞而去。

待司马迁坐定后,我便向他问及南方形势。司马迁侃侃而谈道:“南越王尉佗是真定人,姓赵。秦国兼并了六国,攻取并平定了杨越,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郡,把犯罪而被迁徙的百姓安置到这些地方,同越人杂居了十三年。尉佗,秦朝时被任命做了南海郡的龙川县令。秦朝被消灭后,赵佗就攻击并兼并了桂林和象郡,立自己为南越武王。高祖平定了天下,因为中原百姓劳顿困苦,所以高祖放过了赵佗,没有杀他。汉高帝十一年(前196),派遣陆贾去南越,命令赵佗因袭他的南越王的称号,同他剖符定约,互通使者,让他协调百越,使其和睦相处,不要成为汉朝南边的祸害。南越边界与北方的长沙接壤。

高后时代,官吏请求禁止南越在边境市场上购买铁器。赵佗说:“高帝立我为南越王,双方互通使者和物资,如今高后听信谗臣的意见,把蛮夷视为异类,断绝我们所需要的器物的来源,这一定是长沙王的主张,他想依靠中原的汉王朝,消灭南越,兼作南越王,自己建立功劳。”于是赵佗就擅加尊号,自称南越武帝,出兵攻打长沙国的边境城邑,打败了几个县才离去。高后派遣将军隆虑侯周灶前去攻打赵佗。正遇上酷暑潮湿的气侯,士卒中的多数人都得了重病,致使大军无法越过阳山岭。又过了一年多,高后薨,汉军就停止了进攻。赵佗因此凭借他的军队扬威于边境,用财物贿赂闽越、西瓯和骆越,使他们都归属南越,使他的领地从东到西长达一万余里。赵佗竟然乘坐黄屋左纛之车,以皇帝身份发号施令,同汉朝地位相等。

待到文帝元年(前179),天子刚刚统治天下,便派出使者向诸侯和四方蛮夷的君长,告知他从代国来京即位的想法,让他们知道天子的圣明美德。于是为赵佗在真定的父母的坟墓,设置守墓的人家,每年按时举行祭祀,又召来他的堂兄弟,用尊贵的官职和丰厚的赏赐表示对他们的宠爱。天子命令丞相陈平等推荐可以出使南越的人,陈平说好畴人陆贾在先帝时曾多次出使南越。天子就召来陆贾,任命他为太中大夫,前往南越当使者,责备赵佗自立为皇帝。陆贾到了南越,南越王特别恐惧,向天子写信道歉,表示要长久做汉朝的藩属臣子,遵守向天子纳贡的职责。陆贾回京报告此事,文帝非常高兴。沿续到景帝时,赵佗向汉朝称臣,春秋两季派人到长安朝见天子。但是在南越国内,赵佗一直窃用皇帝的名号,只是他派使者朝见天子时才称王,接受天子的命令如同诸侯一样。到建元四年,赵佗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