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神秘的长江三号(2 / 2)

津门迷案 希明里 7826 字 2019-11-27

夜晚,银色的月亮,从小二层楼,打开的窗子探进无形的身影,明亮的月光望看这一对幸福的情侣。

金曼玉住的房间,正面向着远处的海河,从打开窗子,一阵阵清凉的河风,迎面而来。

胡明一和曼玉站在窗前,远眺似繁星般的万家灯火,曼玉又用那柔软,纤细的小手拉住了他的双手:

“明一,我刚刚认识你时间不多,可我就觉得,我不孤独了,也愉快多了。

以前,我在单位。虽然,许多同事都敬重我,有什么技术上事都求教我。可他们认为,我太重视业务了,不太和他们交往,太古板。

我当看到,一些女同事下班时,她们的男友到电讯处大楼门口来接人,成双成对说笑,心里也是欣慕人家,有些孤独。单位里,几个不错男青年暗示追求我,我又闲他们杂七杂八的,浪费我研究的时间。

在学校学习无线电时,我发现,这些技术发明者,和拥有者都是外国人,没有一个中国的?

我从的心里就了有一个愿望和理想,努力学习,钻研技术,成为俄国科学家**夫,和德国居里夫人的那样的人材。

我每次到那个俄国老人的书店,看书时,这个老人都鼓励我说:

孩子,我干了一辈子技术,也看了不少有关科学的书,这干科技的人,虽然孤独,可是很伟大。

爸爸也支持我,我这回又遇上了你,这个知音和好友,我勇气更大了。”

金曼玉的话,让胡明也感动了:

“曼玉,你有这样的抱负,太难得了,哪怕,你和我交一天的朋友,我都坚定的支持你,我就当你的学生,不会让你孤独“

胡明一听了这次金曼玉的知心话后,他放弃了要动员,说服曼玉加入组织的想法,也把这个决定通过王老板汇报给市地委。

他的理由是:不应该把金曼玉,这样一个有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理想的高科技人才,卷入隐蔽战线的血雨腥风中。

她有了这样爱国,进步思想。一旦我们夺取政权,建立了新中国,这是建设国家不可多得的人才。

以后,胡明一这个大胆的决策,让他在建国后的一九六零年,从一份保密内部文件里,看到了金曼玉已经成为了国防工业,研制军事雷达的优秀专家。

虽然,他们之间只有一段难忘的恋情,未成婚事,但他心里也非常欣慰。

可这时,胡明一还为长江三号领导来津城,焦急等待着。果不其然,胡明一同时收到了地委和金曼玉的消息:

长江三号领导,和那位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一位主管通讯的官员,在同一时间,同一个车站,前往同一个落脚点,来到津城。

他己证实了,埋藏在心中,跟谁也不能透露的秘密,这些人包括他的上级王老板,和行动组的成员:

长江三号领导就是,那位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那位官员,是地下党深藏在敌人心脏的卧底。

胡明一的上级王老板,只通知长江三号领导己到津城,他也不知道具体人是谁,什么时间,让他们的开始保卫行动,这都由市地委直接指挥。

清晨,津城的火车东站,一辆喘着白色粗气的客车停在了站台上,一位四十岁左右,穿着一身黑色丝绸,戴着淡灰色遮阳礼帽的男人下了车。

他旁边跟随着一个目光锐利的年青人,他提着一个黑包大皮箱。

在站上,迎间来了两位官员:

一个是国民党中央组织部驻津联络站陈站长,另一位是津城电讯局通信处蔡处长。他们满脸微笑地握了握,那个刚下客车的中年人的手。

蔡处长先打着招呼:

“欢迎,欢迎程科长来津城工作”

陈站长也礼貌地,向这个钱科长问好。随后,他们三个人边走边谈。

程科长叙说着来津的任务:

“两位官长,我受部里的委托,到津成立一个无线电通讯班,负责招收,培训一批熟练使用无线电,发报电台的人员。为局里增添新的技术人员。

局里之所以看上贵处,主要是你们这电讯局的通讯处,人才济济,设备器材齐全,选址隐蔽。还有你们二位领导有方,希望,我们三方通力合作,圆满完成这个任务”

陈站长和蔡处长,都表示一定协助他,办好这个训练班,中统的程科长向他们布暑了任务:

他负责招收,审定受培训的人员,津城陈站长负责训练班人员的安全工作,电讯局通讯处蔡处长负责,教师和通讯器材。

这个秘密培训班对外称名,阳光通讯社,设址在电讯局楼后院的三间大平房里,一间为教室,一间为实验教学室,另一间为学员宿舍。

在两天后,学员到齐了,筹备工作必须完成,通讯训练班正式开课,不得有误。

他们出了车站,两辆黑色轿车早己等候,他们一齐上了轿车,向电讯局大楼驶去。

津城的电讯局大楼就是原电报局的所在地,是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三层大楼。

楼后有一个大院子,院里有存放通讯器材的库房,备用发电机房,和五间平房,其中有一间是大厨房和一间餐厅。

剩下三间原是一间培训通讯人员教室,两间是存废旧器材的储存室。这回全归了程科长组织的光明通讯社。

电讯局把程科长和贴身保卫,安排在三楼的一间办公室里。

程科长和贴身保卫一入住后,电讯局就忙碌起来,通讯处蔡处长务色教员,金曼玉第一个纳入名单。

她的二大伯更是紧张起来,他召集电讯局的工人,在成品库中,腾出一块地方,隔成断间。把废旧的通讯器材从那个储存室里,搬了出来,放入新建的仓库里。

电讯局里为了尽快处理,这些废旧物资,一切处理权归于通讯处材料科。

当科长的金家二大伯,看到发财的机会來了,就催促胡明一加紧筹办,买卖废旧通讯器材的商店。

不久,小白楼的俄国老人的书店里,不但有无线电书藉,还带出售二手无线电元器件,成了名副其实的无线电商店。

开张时间不长,就引来不了小白楼,这个“洋三不管”和隔壁租界的,中外无线电爱好者和外地小厂商

一时,小店买卖兴隆,人来人往,俄国老人的书店又成了二手无线电元件商店,策划者就是胡明一和曼玉的二大伯。

背后的幕后人,就是地下党和长江三号领导,伴随光明通讯社的成立,光明的无线电电波传向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