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光明的无线电波(1 / 2)

津门迷案 希明里 8126 字 2019-11-27

 原来,那天晚上,胡明一到金曼玉的家,一进门,竟见到二大伯己经坐在了,金太太的屋里。他春风得意,微笑地向胡明一,透露一个好消息:

“小胡啊,我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处里的废品库,己经挪进我的正品库了,以后,你的二手无线元件随便卖,你准备怎么干”

胡明一见倒这位二大伯科长亲临到曼玉家里,就猜到是为筹备,二手通信元件商铺而来。

他早以找到了,上级王老板商议对策,上报了地下党领导,最后他们决定:

在小白楼一带建立一个商铺,那里地处无人管理的,洋式“三不管”地区,夹在了各租界的中心位置,绝对安全,无须到国民党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办营业执照。

那里也聚等着不少中外富人,有大批的无线电爱好者,有商业基础。

地下党的秘密办公地点,也在附近,我方人员伪装成无线电爱好者,或外地民用电器小厂商进货,很方便,也有存放地点。而且,小白楼还有水运客货运码头,很适合采购到的,通信器材从水路运出。

但是,在小白楼筹建一个二手通讯器材商铺,唯一困难是门脸房不好找,而且租金太贵,没有足够的资金,无法维持。

津城地下党组织的,经费十分困难,筹备这个商铺和周转买器材的钱,还是借胡明一的,那是二姨太哥兄俩人,赠与他娶媳妇的那五百块大洋。

胡明一也犯了难,一时想不出好办法,在来金曼玉家的路上,突然,他联想到曼玉有,一个无线电爱好者的朋友,就是座落在小白楼地带的,那个书店的俄国老人。

如果和他合作,是一举两得,一是,省了昂贵的房租,又省了找人在白天经营门面,以俄国老人为名,买卖二手通讯器材,十分隐蔽安全。

二是,给老人带来新的业务,能分成多挣些钱。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胡明一想到这个主意,十分兴奋,现在,正好材料科长的二大伯追问他,筹备买卖二手器材的事情,就把这个想法全盘托出。

这个科长二大伯,听后乐开了花,连连称赞他:

“小胡啊,你不管是文武双全,还是个做买卖的好材料”

坐在胡明一身旁的金曼玉,也十分赞同这个好主意,她趁着俄国老人的书店,还没关门,起忙快去那里,和那个俄国老人商议。

没过十几分钟,金曼玉乐喝喝的从书店,回到了家,给等侍的胡明一和二大伯,带来一个好消息:

俄国老人完全同意了,以分成的方式,来借他的门脸,经营二手无线通讯电器材。

他又是内行,卖这些器件没问题,白天,他可以边卖科技书,边卖二手货。

如果无线电元件齐全,他可以组装民用收音机和电台。他在俄国就是一个电工技术的工程师。

前几天,他正发愁因俄国内战加剧,俄文版书藉供应不足,书店难以为继,这回来了急时雨。

金曼玉并告诉胡明一,明天,他们一起去俄国老人的书店,定下合同,开始准备营业。

转天,胡明一以俄国老人名义与,电讯局材料科签定了一份合同,和局里批准销售的文件,包买了那些废旧通讯器材和元器件。

他们并签定了三方秘密合同:

以卖得货品纯利润,建立了胡明一分得四成,俄国老人三成,二大伯科长三成的分配方式。

经营分工为,俄国老人负责柜台上的器材元件销售,胡明一和金曼玉负责收全日款,计帐,二大伯负责供货,定价。

书店新增柜台,和一些设施由俄国老人负责,进货的全部款项由胡明一自已承担。

实际上,有些元件器材是报废品,按破铁价出售,没有几个钱。有的大件器材是卖后付款,这完全是一个干赚不赔,利润丰厚的买卖。

这个店主的俄国老人叫基米尔坦丁,依里奇,是乌克兰人。原住在基辅,他在自家的生产通讯电器工厂里,当电气工程师。

前几前,十月革命后,列宁领导红军和,乌克兰的白俄军队为争夺基辅,进行几场战役,他家的工厂毁于战火。

最终,红军胜利了,攻占了基埔,老人的家庭原是俄国富人,就拉家带口,拿些贵重值钱的财物逃到津城。

他们一家人买了房产,开了几个商铺,俄国老人因腿有残疾,行动不便就经营了,这家英俄文图书的书店。

他的其它子女,开了俄国式面包房,餐厅等,都生活的还可以。

俄国是无线电发明家,科学科**夫的故乡,有许多热爱,钻研无线电的人土。

老人在俄国,就是一个无线电爱好者,自己制作矿石收音机,单真空管收音机,私人发报机,电台。在工厂里,他就干缠绕电器的线圈,焊接电器零部件,组装电话机。

他遇上了经常到,书店阅看,购买,英俄文版无线电书的金曼玉,这一老一小,有共同爱好和语言,成了知音好朋友。

他发觉,这个青年姑娘聪明灵俐,是一个高科技的人才,他把自己的无线电的知识,和制作技术传授给了曼玉。

金曼玉也给俄国老人,提供了不少无线电通讯元件。他们俩个人秘密地,制作了二个发射只有二公里的,无线发报机。

每到晚上夜深人静,没有电磁的干扰,是无线电波传送最佳时,他们互发电报,练习发报手法速度,驿码编码。

俄国老人和曼玉也,秘密组装两台单管收音机。可当时,天津有一个广播电台,只播送科学知识,可没多长时间就停播了。

外地的电台信号又弱,这个组装收音机接收不稳定,时有时无,这就没了用武之地,曼玉就把这个机子放在了二层铺上,成了摆设。

这回通讯器材商店一开张,什么样的无线电元器件都有,而且,俄国老人还从,一些中外无线电爱好者那里,收集他们不用的二手零配件,连卖再购,生意做得风声水起。

俄国老人和金曼玉还要用,充足的无线电器材,开始研究了功率更大的多管收音机,和无线电电台。

其中金曼玉新设计的电台,收音机线路图,引起了通讯处的重视,开发出了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电台,受到局里的表彰。

她从一个发报员,调进局里的无线电研究室里工作,也成了一名女工程师

在第一个月里,胡明一从帐本上测算,他和二大伯科长赢利近千银圆,俄国老人也有几百银圆的收获。

到了月未的一天晚上,胡明一在俄国老人书店里,召开了三方的结帐会。

当俄国老人分到了三成的利润时,他高兴得手舞足蹈,轻声的说着:

“乌拉,乌拉”

胡明一握着老人的手说:

“我们合作太好了,您干得太出色了,我们一定发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