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2 / 2)

“其实什么诊金不诊金的,昨儿应该是袁叔自己的悟性高,悟出来的。”方默南岔开话题道。“既然袁叔常年的练书法,那么就请袁叔写一副字抵诊金好了。”</p>

“我舅的字,岂止写的好。”严广兴夸赞道,“南南!这个提议好,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我舅是书法协会的。”</p>

方默南摇头笑道,“这个我真不知道,只是因为袁叔手上磨出的茧子猜的。”那茧子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出来的。</p>

“走……走……去书房。”严夫人起身催促道。</p>

一行人移驾书房,方默南磨着墨,严广兴铺好宣纸,毛笔方默南从药箱里拿出一支毛笔递给袁启方。</p>

“好笔,宣城兔毫又称紫毫。”袁启方拿着毛笔,爱不释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江商石上有老兔,吃刘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p>

“这是唐代白居易赞美紫毫笔的,每岁宣城进笔时,紫毫之价如金贵。”方默南笑道。</p>

“行啊!丫头,知道的不少。”袁启方眉眼含笑道,可见真的高兴。</p>

方默南笑而不语,看得书多了,自然就知道了。看得出来他非常的喜欢,没听见对方默南的称呼直接变成丫头了。</p>

“舅,别高兴了,快写吧!”严广兴催促道。</p>

“臭子,你懂什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紫毫笔,为笔中精品,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被列为“贡品”、“御用笔”。宣笔选料精慎,工艺要求严格,主要以兔毛、羊毛、狼毛为原料,有“装潢雅致、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的独特风格。”袁启方起自己的专业领域内的,那可是一丝不苟,非常的严谨。</p>

“这真是一只不可多得的毛笔,一支好的毛笔应具有“尖、齐、圆、健”的特。“尖”就是笔锋尖锐;“齐”就是修削整齐;“圆”就是笔头圆润;“健”就是毛笔弹性强,写出的字锐利挺健。他都具备了。”袁启方的兴起,滔滔不绝。</p>

严广兴一脸的讪笑,耐心的聆听教诲,时候可没少被舅抓着练习写毛笔字,可他真是不感冒!加上天分真的不高,长惹得舅摇头,最终练下来的结果,也只是拿的出去,写的好看而已。当然不能和舅这个书法协会的相比了。</p>

“哼!朽木不可雕也!”袁启方看着外甥的样子,摇摇头道。</p>

“丫头!写什么?”袁启方看向方默南温和地问道。</p>

“不思**!”方默南沉声道,家里的书房挂着一幅‘常想一二。’</p>

“这个好!弟,你干脆把整副对联写下来好了。”严夫人笑道。</p>

严广兴想了半天,突然拍手道,“我想起来了,我终于想起这副对联出自哪里了。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饱经沧桑沉浮,却淡泊一生、荣辱自安。友人问及他的养生之道,他总是指指客厅墙上高悬的那幅字画,笑而不言。那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旁边是一副对联——上联:不思**;下联:常想一二;横批:如意。这副对联是,人生不如意处十之**,要多想余下那一二得意之处,自然事事如意。不思**,即是对那不如意的十之**少一份介怀,多一份超然洒脱;常想一二,则是用心感恩、珍惜那如意的十之一二,用豁达与坚韧化解苦难。”他接着又道,“这个好,舅就写这个。”</p>

“呵呵……看样子,时候没白逼着你看书。难为你还想的起来。”袁启方笑着打趣道。</p>

严广兴不自然的挠挠头,时候被逼着看书不少,也只是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早就忘了许多。能回想起来已是万幸。</p>

“人生十之一二的得意之处着实得来不易,唯其不易得,愈应备受珍惜。昙花寂寂一生,却被人铭记了那短暂的华丽怒放;蜉蝣经历二十四次蜕皮的痛,终体悟过那不过一昼的幸福;人生苦短,也总有一些得意之作慰藉我们的灵魂。这“一二”犹如肥沃的土壤,滋润着生命的枝叶,使生命变得厚重。”袁启方温润的声音,如流水,让听者沉入其中,洗涤人的心灵。</p>

常想一二,是一种生活态度。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免有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有人烦躁不安、怨天尤人,也有人心态平和、洒脱自若。其实,再多岁月风霜都将成为过往,消极怠慢解决不了问题,保持一颗平常心、积极应对才是明智之举。遇事多想人生那十之一二的得意之处,保持从容、笃定、温厚,这也是岁月的磨洗雕刻沉淀在人们身上的光华。</p>

常想一二,是伴随一生的处世哲学。</p>

常想一二。因为境由心生——问题本身都不是问题,如何对待它才是最大的问题。</p>

常想一二。毕竟,决定生命品质,塑造人生境界的,不是**,而是一二。(未完待续。)</p>

ps: 作为新人、新书,感谢大家厚爱和鼓励,太幸福了。</p>

谢谢,继续努力,握爪, o(n_n)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