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记(一)关于《》的写作动机(2 / 2)

大流歌 筱路 3143 字 2019-11-05

估计大家能相信,我写《大流歌》一不为生计,二不为功名。为的是,把那段紧扣国人心弦二十年,也让全球人注目了二十年,事后却沉寂了几十年的边境对抗历史真相,以文学艺术形式呈现给社会。为的是留下点滴供后人思考和记取的只言片语。

问:作为有三十五年军龄加九年工龄的革命伤残军人,你在花甲之年开始伏案写作,不觉得难吗?你有什么窍门要领吗?

答:怎么能不难呢?好在我从小开始爱好文学,在职时偶尔也表点东西。退休第二年,写出了该书第一稿,由单位印刷中心印了1oo册征求意见。别人没说不好(很可能是看不下去),自己知道不行。有朋友鼓动写成影视作品,我就订了影视文学杂志,找了相关理论书籍和范文,一边学习一边练习。鼓捣二年,表了一部电影文学剧本。又用这套办法学习写小说,表了一个中篇。朋友觉得我毅力不错,便给拉进了省作家协会会员行列。回头再改写《大流歌》,鼓捣三年才定稿。

作为文学爱好者,我知道文艺作品是信仰的延伸,必然、也应该为社会展大局服务;知道《大流歌》这种题材关乎国际关系、民族利益,关乎边界稳定、边民祸福。我认为,文艺创作既要坚持正确方向,又要解放思想推陈出新。思想意识要与时俱进,以往不可涉足的领域今天未必不能涉足。我认为,对于文学创作来说,严肃题材领域不是不可触及,而在于如何触及、如何涉足。这一切的关键在于一个“真”,在于把握一个“度”。

问:既然强调历史真实性,《大流歌》为什么不用回忆录形式,或者采用常规纪实文学体裁,而用影视文学手法呢?

答:故事生在特殊时期的特殊地域,那是一个不为多数国人熟悉的环境。我的出点是想把那段历史比较形象直观的表现给读者,而影视文学比较适合这个愿望的实现。因为这种体裁不太看重空泛的心理描写,而重在以动作、语言、事件和背景来展现意境、表达情感,这是老年作者比较容易把握的手法。

问:你们单位的新任老干部处处长与你不大熟悉,看了两万字的《大流歌》故事梗概,便断言你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申炎。这种感觉不少人都有,似乎不无道理。

答:严肃题材作品里的典型人物,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原型。申炎是那个年代年轻边防军人中的一分子,是多个原型复合的结果。应该说作者与申炎长时间同行过,申炎不等于作者。

问:征求意见稿和以后的几个版本,作者使用的都是户籍名。网上公示为什么改用笔名了?

答:使用本名上网公示的作品极其少见。筱路不是“跟潮”或招徕眼球的产物,是作协会员证上注册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