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 自治最时髦(1 / 2)

决战1920 仙人掌 4014 字 2019-11-01

 郭淳虽然急着回上海、去四川实施自己的计划,却苦于在湖北的蒋百里迟迟没有回电,鄂西、川东也没有消息传到广州,只得留在广州观音山。每日除了在孙先生特意安排的警卫保护下出去走走外,就是会见带着怀着各种心思前来“拜访”的各路客人,晚间则阅读孙先生的赠书,每当有所感时就提笔记下,准备用到自己的书里。

一连好几天下来,郭淳对广州乃至整个广东的形势有了大致的了解。1921年的广东人真的热衷于革命?不对!1921年的中国人都接受革命?更不对!1921年全中国最时髦的政治词汇是——自治。

湖南先倡议自治,是因为南北战争的主战场就在湖南,湖南人被打怕了,而湖南军队与拥护南方护法军政府的军队和北洋军队相比,又显得过于弱小了一些。当督军的谭延闿、赵恒惕为求自保,老百姓则为了避免战乱,这才提出了“自治”和“联省自治”的政治概念,美其名曰——效法当今强国美利坚。

这个概念很快就被西南大军阀唐继尧接受,因为他要为独霸西南三省的战略目标寻找依据,因此他提出川、滇、黔联省自治,自称联军总司令。

在直皖战争后,生怕直军南下浙江、淞沪的浙江督军卢永祥也举起了联省自治的大旗,无非是迎合舆论,在政治上设立一道阻挡直军攻浙的屏障而已。此时,自治其实就是军阀割据地方的遮羞布。

而四川的情况又有不同。这个南北政府争权激烈的省份,这个军阀混战最为严重的省份,熊克武、但懋辛、刘湘、刘成勋等人提出自治,是为了抵制北洋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刘存厚。

广东的自治风潮在陈炯明的推波助澜下一日高过一日,连最容易趋向于革命和统一的在校学生也在鼓吹自治!商人们更怕革命会引来战争,当然愿意接受“息事宁人”的自治,最可怕的是曾经的革命军人们,他们已经驱逐了桂系军队,已经控制了广东,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利益,此时他们不愿意继续革命、继续流血,而愿意享受果实、过稳定的日子了。因此,他们支持陈炯明的自治,隐隐然与坚持革命统一的昔日战友们对立起来。

有趣的是,与南方军政府为敌的北京政府也反对自治,在这一点上与孙先生的态度一致。

实际上,提倡自治的人们都有意识地忽视了一个问题——国家权力中心在哪里?是民国初年选举的国会还是安福国会?是南方护法军政府还是北京政府?哪个政府才符合全国人民都认可的《民国约法》,才是正式的、合法的国会选举出来的中央政府?

总之,郭淳实在不想在这个五年后的北伐大本营所在地多呆一天,甚至一分钟。这里有种令人厌恶的气息,是由那种被明哲保身思想奴役了国人的和军阀割据野心染臭了的气息。

没有骨头、没有国家民族观念的国人是不敢革命的!

由此,郭淳向孙先生建议——尽快在广州设立国民党中央办事处,把中央党部的职能转移到广州来,以便展开党建工作和革命宣传。在孙先生接受这个建议的同时,他不经意地推荐了一个人——吴立中。

1月12日晚,一身粤军军服的吴立中从韶关赶到观音山。

客房内,两个男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身穿西装的郭淳身材高大健硕,看起来红光满面、营养充足;而身穿军服的吴立中则比刚刚从巡捕房出来时更瘦了一些,营养不良的脸色略呈青白,眼眶深陷而使眼珠子有些外凸,如果除下军服摘去眼镜,活脱脱就是一个逃难者。

“你受苦了!姐夫。”郭淳松开吴立中,把他引到椅子上坐下,送上一杯茶水后,坐到他身边说:“我想不到你真的会从军,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找到你,前几天,我还担心你已经、已经不在了。”

“力行,我没事!”吴立中摘下眼镜,用袖口擦去些许泪痕,笑道:“现在好了,我所在的部队驻防韶关,离桂军远远的。何况,短期内也无仗可打。真搞不懂这上面在想什么?桂军明明都溃不成军了,只需趁胜追击就可平定广西,却、却突然停止追击,这不是等桂军缓过气来反攻我们吗?力行,你能住在这里就能给孙先生说上话,你给说说,广西一定要尽快地拿下来!”

郭淳盯着吴立中的近视眼镜,嘴角露出一丝带着赞赏和更多嘲讽的微笑,说:“你很想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