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二节 一个鸡蛋一两白银(2 / 2)

他从末世来 竹茶 0 字 2023-05-13

最后只好又要原来的厨子来做,结果第二天鸡蛋的味道又和从前一样了。黄至筠大惑不解,就问那厨子:“你到底用了什么办法让鸡蛋的味道如此鲜美呢?”

厨子说:“我的家里养了上百只母鸡,每天都用人参、白术、红枣等研磨成粉末,加入饲料中的,所以才有这样的美味的,你差个人到我家里看看,就知道了。”黄至筠派人去看,果然如他所说,自此再不提换厨子的事了。

担挑肉炖黄山笋,黄至筠爱竹成性,他不仅自己的名字里有竹,在家园里植竹,以竹意题园名,而且还有一个与竹有关的奢好:喜欢吃竹笋。

当然,个园里的竹皆为观赏竹,笋子是不宜吃的,即便吃,也有限。所以黄至筠最爱吃黄山笋,还要趁着刚挖出土的新鲜劲儿吃。

但黄山离扬州路途遥远,如何能够吃到新鲜出土的鲜笋子呢?这在寻常人家看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嘛,可对富甲一方的大盐商来说,就不一样了,他完全不必作苏东坡等穷文人的痛苦选择。

这不,早有人专门为他设计了一种可以移动的火炉,在黄山采到竹笋后立刻洗净切好,和肉一起放到锅里焖上。

然后让脚夫挑着火炉向扬州赶,等人到了扬州,竹笋和肉也煨好了。一盘竹笋肉竟然如此费周折,期间花费的银两就可想而知了。

这里是三间两披廊格局的餐厅,构造堪为考究。此厅梁柱取材为楠木,故称楠木厅。餐厅构架圆作、抬梁式,用料肥硕。梁两端略作“卷杀”刻弧线,前后施轩,厅堂装修前置木雕阁扇,后置屏门。

两次间是木雕落地罩,周围墙壁置合墙板,厅内直柱粗挺,柱下白矾石柱磉“天圆地方”,线脚简洁,造型洗练。餐厅内中间是三个大理石镶面的圆形大桌和圆形矮凳。纵观此厅堂,规整宽敞,庸容大度。

屏门悬宋人山水及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所撰漆书楹联,“饮量岂止于醉;雅怀乃游乎仙”。立柱楹联是:家余风月四时乐:大羹有味是读书。

餐厅架构圆柱、圆梁、圆椽,厅内设圆桌、圆凳,楹联抱柱又借论酒谈羹发人生感悟,很显然这里是个宴请聚会的场所。“圆”是取团圆、团聚之意,园主的胸怀和情趣在楼堂内外的一幅幅对联中透露出来。

这里是黄家接待一般性来客和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清美堂”,“清美”是以清为美。为官清正廉明,做人清清白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思想境界。

厅前三面置廊拱卫,厅堂构架造型特征为抬梁式,形制虽简朴,但做工较考究。加之厅堂低于南首门外地坪6o公分,更见历史久远,可推为明代遗构。

梁两端下口带园势曲线,匠人称之“剥思”亦称“拔亥”。条端处垫木木雕如意云式,此垫木称之“水浪机”。

前后施轩,因状如船蓬,南方一般称之为船蓬轩,北方则称为卷蓬。厅堂明间后步架置屏门,两次间置木雕落地罩。

清美堂有楹联两副,外联是:“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勤与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体现了华国人传统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态度,体现出“耕读传家,勤俭为本”的思想。

还有一副楹联悬于中堂之上:竹宜着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为扬州八怪汪士慎所题。如果说雨雪增添了竹的韵致和松的姿态,那么花和酒则可以让人获得远离红尘的淡然心境。

耕读传家表达了主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竹、松、花、酒又传递了他的文人雅致情怀,脱俗境界。也最好的诠释了黄至筠即是商人又是文人的双重身份。

桌上的三件摆设代表着平安长寿。在到中路前,先驻足来看看扬州个园的东火巷。火巷是封建社会大富人家大宅门内聚族生活所需而置的狭长通道。是使住宅与住宅之间按需要能隔能合,兼作防火防盗之用。

火巷也是封建礼仪道德、尊卑位序,交通交往所至。例如仆人杂务、女眷进出,宾客要至后花园也只能从火巷出入,不能穿堂入室抵后花园。(未完待续)<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