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厂的事情,正在有条不紊的推进,现在最主要的就是铜活字的刻制,这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急不过去。
转眼间,黄伯玉回来已经八九天过去了,汉语拼音的教学,已经紧锣密鼓的开展,奈何这些家伙对于汉语拼音的理解依然还是非常困难。
毕竟这个时候的大唐,可还没有字母文字的传播,所以让他们学汉语拼音,要比学外语简单不了多少。本来想着让秦怀玉能帮助自己教一下,可是这家伙自己也学了个半拉子,连基本的声母和韵母都分不清楚。
黄伯玉只好把拼音全部写下来,所有的声母和韵母全部分开分别注解,然后又将声调拼读这些问题都一一的注了出来。用了两个晚上,这些事情就完全搞定了。
于是,大唐版的汉语拼音教材就这样诞生了。有了这本书,即便自己回去了,这些家伙可以拿着这本汉语拼音教材自学。当然前提是自己在离开大唐之前,把这些声母和韵母的读法,都要给他们教会。
为了让他们记住,黄伯玉干脆把自己编的这本大唐版的汉语拼音教材,拿出来让他们每人抄写一遍。内容不多,抄写起来也比较容易。为了有助于理解,同时也是防止他们忘了读音,能够提到一个提示作用,黄伯玉还在里边插了一些图画。
在抄书的过程中,字母的写法,倒是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反而是这些相对应的图画,却是各显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程处嗣和尉迟宝林,画出来的图画简直和他们脑子的形象有得一比。
当然这些也并不重要,关键是他们自己能看懂就行了。
于是,在这本汉语拼音教材被抄写传播去之后,汉语拼音便被传到了秦王李世民的耳朵里。
就这样,拼音班又多了一个学生,一个非常标准的一年级学生,七岁的李承乾。其实李世民把李承乾打发来学汉语拼音,并不是为了参与印刷厂的事情,而是觉得这就是一门新的学问,对孩子来说,掌握一下也未尝不是好事。
当李承乾把汉语拼音的教材拿给了李世民的时候,李世民立刻发现了它的价值。李世民将这些学生的家长都叫到了秦王府。特别叮嘱他们汉语拼音不要给其他人传播,只能在天策府的将领之间交流,汉语拼音的教材也要予以保密。
尉迟恭很是不解,“那些鬼画符的东西,有必要保密吗?又不是什么军机大事?”
李世民轻轻一笑,“说不准这些东西还真的就成了军机了。”
徐茂公倒是第一个反应过来,“殿下是想让我们都学汉语拼音,然后用作军中传递密信的方式?”
“正是。”李世民道。
这时大家才都反应过来,长孙无忌听完,马上道,“殿下,冲儿是否也可以跟上去学习汉语拼音?”
“你儿子不过才十六岁吧?”房玄龄问。
“你家老二今年也不过才十四岁吧?不也跟着去学习了吗?”张松无忌笑着反问。
“去吧,喜欢去的都去,承乾才七岁,我也打发他去学习拼音了。万一以后有什么重要事情,用拼音来传递,即便是咱们不在家,孩子们懂得也是一件好事情。”李世民拍板了。
于是汉语拼音教学班的学生,一下子增长到了近二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