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科举制度的改革(2 / 2)

从来没有一个人这么有理有据的给李世民分析活科举制度的优缺点,更不用说提出这么多的改革措施。

最关键的是这些改革都和张华提到的“温水煮青蛙”的理念相互吻合,不会引起世家太大的反弹。

“张华,原本太子和魏王跟着你学习,朕还有点担忧,现在看来,你的才学足够胜任他们的老师了。”

李世民虽然对科举有比较深的了解,但是毕竟少了一千多年的见识,再厉害也没有办法想的比张华全面。

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算科、医术科,张华提案保留的五门科目,相比之前的几十门是大大的简化了。

进士科和明经科合起来的效果与后世的八股文相比也不会差太多。

至于明法、明算和医学这三个科目,算是大唐科举制度好的部分,但是没有充分的发挥起作用,张华这么一筛选,这三个科目的地位必然直线上升。

这三个科目的推广,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明清科举制度的不足之处。

依法治国,这是自古至今已经被证明是正确的治国理政思路,刑部、大理寺这些衙门的官员如果不能很好的掌握法律法规,那么依法治国就是一句空话。

明法科的最主要去处就是这些衙门,当然,其他部门也是有需求的。

而明算科就更不用说了,数学是基础科目,现在的官员说什么东西都喜欢定性的说,几乎不定量。

比如下面的县里受了灾难,汇报到州府写的就是“灾民数千”或者“灾民数万”之类的,完全搞不懂到底灾情怎么样。

县里这么汇报,等到州府上报的时候,这个数字就更加的虚了,最后到了朝廷宰相或者李世民手中,则是完全搞不懂到底怎么样了。

这种情况下,几乎都是拍脑袋来做决定,一次两次可能没问题,长年累月下来,朝廷的政策和地方的需要几乎完全对不上,这种统治的效率可想而知。

至于医学科,生老病死是所有人都要面对的事情,虽然这个科目可以当官的衙门不多,但是意义却是很大。

甚至,一定程度上来说,张华自己的性命也是和大唐医学水平的高低息息相关。

再加上李世民希望在军中普及医护兵,提高社会对医学的重视自然就变得很有必要,所以张华建议把医学科保留下来。

“陛下谬赞了,微臣也只不过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问题而已。微臣与太子和魏王交流只是朋友之间的交流,殿下有的时候叫我张师父,只是玩笑,陛下莫要当真。”

太子的师父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当,不是李纲这种当世大儒,根本就压不住场子。

不是说太子多么的难教育,而是这个位置附加了很多其他的东西。

张华不想被一堆人拿着放大镜研究,专门找自己的缺点。

那种生活太过于无趣。

“哼,明明有一身才华,却是整天都偷鸡耍滑。”李世民对于张华的表现有点不满。

他是真的有点想让张华担负起皇子的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