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施琅的奋斗(2 / 2)

鉴于施琅和姚启圣的关系不是太好,为了让取得姚启圣的权力配合,施琅写信给姚启圣,言明进剿日期已近,自己准备以南风进兵,称赞姚启圣所捐资建造的大小船只、所招募的水军官兵都将为征台做出贡献,若征台胜利,姚启圣功不可没,并请他选派部下朱天贵所属的一半官兵随征。

朱天贵是姚启圣的亲信部将,且骁勇善战,熟海道,曾是郑军中著名的水军将领。朱天贵所部原本留在福建作为策应,此时施琅主动提出要朱天贵所部一半官兵随征,其意还在于缓和与姚启圣的矛盾,争取总督的最大协助。

而既然已经宣战,姚启圣也只能绝了招抚之心,转为专心支持施琅的武力平台工作。在后勤问题上,姚启圣还是比较顾大局的,他并没有因为施琅和自己不对付就给施琅使绊子,在这征台的关键时刻,姚启圣捐弃前嫌,对施琅的征台工作给予了全力支持,他的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出色的。

姚启圣迅速采取措施修治船只、筹措粮饷,保证朱天贵所部官兵的顺利从征,并拨出六十一艘战船、所有的将士,由朱天贵率领随征。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随施琅同征的还有原兴化总兵官吴英,施琅曾一度打算将其留于厦门镇守,总领征台后续部队,后又考虑到若到澎、台后,要进行陆地作战,需智勇双全、水陆作战均较为熟练之人统领指挥,而吴英统率东征军陆路官兵最为妥当,施琅又写信给姚启圣,请其代奏康熙,让吴英随同东征台湾。姚启圣接到施琅的求援信后,一方面具疏题奏,一方面迅速通知吴英前往施琅军中。

施琅在用人方面确实能够不拘一格。

蓝理,表字义甫,号义山。从他以后的行为来看,这个人绝对是平台第一勇将,无人可望其项背。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人是福建漳州漳甫县,他的民族实在是不太常见:畲族。

如果不是蓝理,我还真不知道中国竟然还有这个民族。

他就是这么个少数民族,在以前,那就是个标准的南蛮。就这么个出身,你让他饱读诗书,就是拿他开涮。

虽然没读过书,但是这位蓝理还是有其他方面的特长的。

史书上记载的蓝理是个十分传奇的人,据说他身材魁梧,能力举八百斤,足追奔马,还能拽马尾倒行。和隋唐演义里面“横推八马倒,倒拽九牛回”排名好汉榜第11名的虹霓关总兵的新文礼有的一拼。

关于蓝理是不是真有这么神,这个还真不好说,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位蓝理确实是身高体壮,并且从小练武精通刀、枪、矛、盾等各种兵器,是个武林高手。

有了这么个特长,那工作就很好找了,长大以后,蓝理去当了兵,小兵。

蓝理确实是个天生的军人,没有背景的他从一个小兵做起,到康熙十五年的时候已经做到了参将(大概相当于上校)。

一个少数民族有这样的成就,确实非常了不起,如果放在今天我们对少数民族有优惠政策,蓝理同志怎么也能捞个人大代表当当。

不过即使没有优惠政策,蓝理也足以名垂青史,参将远不是他的终点。

不过蓝理同志很快受到了他人生第一次打击,由于读书少,他的为人确实很是桀骜不驯,不服上司管教。一下子得罪了姚启圣,后来又被姚启圣抓住了把柄,被姚启圣弹劾下狱。

如果不是遇到战争,像他这么个性格,还真有可能升升降降,最后也就在某个参将位置上光荣退休。

是金子终归是要发光的。

由于平定台湾正是用人之际,施琅也听说过他作战非常勇猛,于是施琅不仅奏请赦免他的罪,还任命他当水军先锋。

不过这个蓝里实在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韦小宝曾经曰过:一般都能力的人,都比较有脾气。这个蓝里就属于这样的人。

蓝理任先锋官之后,其手下有两个士兵外出买柴,无故遭受军中一个名叫噶叭什的提标一顿痛打,这两个兵士向蓝理投诉,蓝理听了士兵的申诉,二话不说,就把噶叭什抓来杀了。噶叭什是旗人,在军中享有优越的地位,更何况他的错误也罪不至死,这件事如果朝廷追究下来,不但蓝理,就是施琅也不好交代。施琅得知此事后,心里很不痛快,但大战在即,如果处分蓝理,会挫伤他的的锐气。于是便装做若无其事,并激励蓝理。

而正是这位蓝理,在战争中起到的作用将远远超过施琅的预期。<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