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而施琅就这样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专征权,当施琅得到授权之后,他感受到一种难以抑制的兴奋,自己十几年的冷板凳总算没有白坐。
我终于可以开创自己的伟业了,我将和那些传说中的名将一样,名留青史,为万人景仰!
自从施琅获得了统帅大权之后,他又将已经训练的十分熟练的海军继续加紧练习,各种阵型变换、登陆演练得滚瓜烂熟。
平常不流汗,战场就流血!
1682年十一月初三(12月1日)施琅特意率领约21000人,军舰238艘前往兴化平海卫,一方面训练军队,另一方面,用事实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性,施琅到了海上,很快就被海风吹的阵型全乱。
看到施琅这么得意,姚启圣十分郁闷。因此,姚启圣只能剑走偏锋,为避免施琅独得战功,姚启圣试图和郑氏王朝谈判,期望获得万分之一成功的可能性。
台湾方面,他们又使出了老招数:假和谈。
而姚启圣明知希望渺茫,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谈判,没办法,谁让军队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呢。
因此姚启圣屡次派使者过海和谈,台湾方面也多次派人过来大陆。
双方你来我往,谈的不亦乐乎。可是毫无进展。
台湾郑氏就一个条件:“不削发,不上岸,称臣纳贡,诸事仿朝鲜例。”
这还谈个屁啊!
要能接受,当年明珠早就成功了,还用得着你姚启圣。
对于这样的结果,康熙完全在意料之中。既然谈不妥,那就打。
于是,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五月,身在台湾的郑克爽接到了康熙送的礼物《讨伐通牒》。
这份通牒内容比较多,总结起来就是告诉郑克爽,搞独立是没有好下场的,分裂祖国者,虽远必诛。康熙为自己找的借口确实非常地高明!
身在台湾的郑克接到了清廷的《讨伐通牒》,他和他的叔父、幕僚们感到惶恐不安,担心战争一旦临头,将可能玉石俱焚、满门抄斩。在一片惊慌和混乱之中,有人甚至主张派使者南联吕宋诸国、北结日本,许以重酬,请他们派船派兵来台,共御清军。此时,刘国轩等将领显示出了战将的勇气,坚决主张决一死战,成败在此一举。郑克派刘国轩全盘指挥这场决定台湾命运的战斗。
与此同时,康熙也给施琅下达了总攻的命令。
就这样,刘国轩和施琅,不同的经历、不同的境界和如今不同的东家,他们这两个老熟人终于在这一场决定双方命运
看:书;*网原创kanshu^的战役中正面交锋了。
而施琅下令他的海军集结了,战争的浓云弥漫于台湾海峡上空。在这里即将发生的澎湖海战,不仅是中国历史上,更是台湾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施琅来说,此战是他最后的机会,不容有失。
因此,施琅的战前准备工作做得十分充分。后来的事实证明,正是他充足的准备工作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施琅一面再次审视了征台方略、进兵时机,一面选将练兵。
在用人方面,经过十几年历练的施琅真正发挥了每个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