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清军内讧(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事实上,澎湖列岛的守军是傻子的概率,等于0,因为澎湖列岛的守军,正是台湾军事第一人刘国轩。

应该说,施琅的意见是正确的。不过这个世界上最郁闷的是,往往掌握真理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地位。

虽然施琅是福建水师提督,但是福建的一把手是姚启圣。

对于施琅的理论,姚启圣是完全不认可的。前面说过,姚启圣对于平定台湾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在姚启圣看来,台湾强弩之末,是个人都能搞定。

在他来看,自己举荐施琅,只是让他当个前锋的。运筹帷幄的统帅的位置,理应由自己这个福建省的一把手,福建总督出任。

对于姚启圣的掣肘,施琅很不高兴。施琅懒得和姚启圣多费口舌,他直接上疏向皇帝索要收复台湾的专征权,准备自己一个人搞定台湾,不听姚启圣的指挥。

在他看来,姚启圣这个总督的作用是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与此同时,姚启圣对于这位不听话的下属,也是十分恼怒,就在施琅上疏和皇帝要权的时候,姚启圣也上奏参施琅这个人太过于独断专行,同时在奏折上,姚启圣阐述了自己的思想:我认为应该直接攻击台湾本岛,如果朝廷强烈要求攻击澎湖列岛,那就兵分两路,一路由施琅率领攻击澎湖,另一路由自己率领直取台湾。

姚启圣实在是立功心切,又是封疆大吏,他的意见,康熙不可能不考虑。

施琅接到康熙的指示之后,表示愿意和姚启圣好好相处,共同训练出一支适合渡海作战的强大水军。

经过施琅长时间耐心的解释,姚启圣虽然心里很不舒服,但是他并不是一个莽夫,所以他也接受了施琅先攻取澎湖列岛的建议,而且同意不分兵,统一军队一起行动。

好景不长,就在他们准备真刀真枪地干的时候,他们又有了新的分歧,这个分歧比较难办:出兵的时间。

前面说过,海战和陆战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在古代,天气中风力的影响尤其重要。

如果不幸遇到台风,在古代没有核潜艇的情况下,再强大的水军也得玩完

看:。

因此,在不利气候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自己的部属,在有利气候出现的时候,要抓住机遇,勇往直前。

台湾海峡四季之中,仅冬夏两季风力可用,姚启圣和施琅对此也十分谨慎,他们两位各自收集材料,了解台湾,澎湖等地的气候情况,经过认真推敲后。。。。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意见。

姚启圣认为,应该冬季出兵,用北风进攻;

而施琅认为,应该夏季出发,用南风进攻。

意见相反,这就麻烦了,只能请康熙来决定。问题是,这次不像上次那么容易决策。这两个人常年在福建混,应该说不可能无缘无故提出不一致的意见。

无奈之下,只能派出了李光地,进行实地考察。

我相信,如果不是太懂台湾地区气候的人,比如像我,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情况,必定会选择姚启圣,原因很简单,夏天台风那么多,古代又没有气象卫星,万一来个什么什么风暴,大家全都玩完。相反冬天就安全得多了。而且,澎湖在台湾以南,如果乘南风,攻下澎湖后不能北上进攻台湾。如果乘北风,还可以一鼓作气,直接长驱直入攻陷台湾。

但康熙一看到姚启圣这个主意,立刻判断,这是个馊主意。所以康熙立刻指示:“海上分兵是大忌,万万不可,酌二人加紧练兵,等待下一步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