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诏归宋(2 / 2)

可是南诏大理国这次的目的一是要看大宋的态度,另一方面也是讨封的,高宗将此事教育内阁商议,内阁之中萧明不在,吕颐浩等人也拿不定主意,当初徽宗之所以对此事不热心也是有原因的。

云南大理地区历來都是蛮化之地,土地贫瘠,听说哪里的土地都是红色的,稻种粮食的产量很低,当地百姓都只能吃植物的根茎,而且多山多水地势险要,实在不是个什么好地方!大宋任其臣属后,朝廷不知要补贴多少才够!这就是徽宗那时候不太热心的原因。

徽宗为了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将大宋当时一多半的钱粮都用來挥霍了,各地总是跟他哭穷,他当然沒有多余的再去送给南诏大理,可如今他花费了巨额钱粮建造的艮岳山中的太湖石都跑到了燕京城内,这一切无非都是过眼烟花而已了。

萧明在得知此事之后当然大为高兴,高宗却是不解,他对萧明道:“现如今我大宋的确是钱粮丰足,但如果只拿私人交往之情,就作为国家收土的大事來做,是不是有些草率?”

萧明连道非也:“非也非也!南诏大理那可是彩云之南的无上宝地啊!不但资源丰厚,还是橡胶、药材、各种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如果说农业不发达,那是因为未给他们引入合适的农作物,这块土地收回來,将是我大宋的一块丰硕之地啊!”

萧明如此说顿时打消了高宗的顾虑,他立刻下诏,宋朝政府即正式册封大理国主段正严(即段和誉)为"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

为示郑重,宋遣儒臣钟震、黄渐为册封使,前往大理进行册封,同时颁赐宋行日历一册。这标志着大理与宋臣属关系首次正式确定,故于宋于大理都是一件大事。而颁赐历法,确实是宋对南诏大理确立宗主国地位的象征。

大宋朝的历法由于有着一大批向沈括这样的人,在不断的修订和完善下,可以说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了!而对于属国颁赐历法也是封建皇朝对待藩属最该规格的礼仪,也是确立自身宗主国地位的重要标志。

从此之后,南诏大理正式成为大宋的云南道,《大宋历》的颁赐也促进了整个云南地区改土归宗进度,并且能够很快融入到整个中原文化当中來,后來段和誉前往康京参见高宗赵构,之后一直滞留在大宋,直到病死也再未回到云南去。

对于偏远地区的颁赐历法还确实是件大事,宋京南迁之后,一般颁赐历日都在岁末进行,不过由于古代交通工具的相对落后,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常常不能收到新历。永康二年的时候,提点广南东路转运判官章佶言:国家岁颁历日以赐群臣,外及监司郡守。唯岭外遐远邮传稽雍,每岁赐历及降下历日样常是春深方到,岁初数日莫知晦朔之辨”为了解决这一问題,朝廷下令提前颁赐。

内阁中书省的首辅们对于这样的事情自然是驾轻就熟,这关系到所有六部衙门的直接工作,礼部、户部、吏部这三部是首要办事机构了,各部官员需要按照既定的程序和仪轨章程完成分封藩属的一些列工作。

萧明对历法不是太懂,因为汴京城北金国所破的时候,将大量的天文仪器全都掳到了北方,也都堆在黄龙府上都的天历台上,萧明破黄龙府之时,对于那些天文仪器也并未太重视,但还是装船运回了杭州。

这一批天文仪器的运回,使得大宋的钦天监官员们奉若至宝,本來在高宗南渡之后,大宋朝缺乏从新制定立法的人才和仪器,只得将原來北宋时的《开元历》拿出來重新使用,在得到了这批仪器后,钦天监的官员们终于在康京的紫金山上重新搭建了天文台。

随着人才和仪器的共同使用,他们终于在北宋《开元历》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最先进的一套立法,取名为《永康历》,这套《永康历》也正是这次颁赐给南诏大理的最新的历法了!

如今大理国归宋,建云南道,西夏国归宋设宁夏自治道,金国已被萧明所灭,天下几乎再无战事!高宗异常兴奋,获得了整个辽东的土地和西夏的土地不说还得到了云南的土地,从开疆扩土的角度來讲,自己这个皇帝也算盛世之主了!

于是在永康二年之后,高宗赵构宣布更改国号为:“普宁!”寓意天下太平从此安宁。但他却有点高兴的太早了,先不说辽东的所有土地目前并不属于大宋实际控制的地方,就算是在中原地区也还存在着众多的不安定因素。

这首当其中的就是大量的金国战俘的安置,这些年为了国内大量的工程建设需要,萧明不知道抓了多少战俘,基本上在大宋朝的国土上到处都是金国的战俘分布在各个工地之上在进行苦役劳作,时间长了肯定会出现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像这样的问題,萧明其实早都想到了,这本是他计划的一部分,但如今的朝政中他反而很多事情不便于直接插手干涉,虽然他已经提醒了内阁和高宗皇帝,但现在的高宗却根本沒放在心上,而是全付心思放到了举国大庆的事情上了!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