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南诏归宋(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金国的都城被收复,整个中国的版图上已经沒有了任何大范围而定敌对势力了!萧明也算是完成了一桩重要的事情,大宋朝目前在萧明的手里已经是当下最大的帝国了!战后还有许多的事情要做,萧明感觉任重道远,内心实在无法平静下來。

萧明临动身之前,军务上完全交给了王庶,但王庶有自知之明,他将韩世忠、杨祈中等人统统拉了进來,加上吴玠和刘琦,几个人共商军务,至于燕京救灾的这些行政民务,则是他一手抓了起來,这也是最好的分派方式了。

萧明还让然将萧仲恭送去辽东,萧仲恭在大地震中,头部受伤,索性混乱之中他还是找到宋军,并被带來见萧明,萧仲恭对于萧明安排他去辽东之事不反对,但却不愿现在就走,他希望留下來协助帮忙救灾,毕竟他对整个燕京城的熟悉程度较高,本身也有施政的才能。

王庶对他能留下协助工作,自然大为欢迎,但身份上萧仲恭还属于金国遗臣,所以不能给与他实际的职权,好在萧仲恭也不在意,他只想能够为燕京的百姓做点事情,救灾结束他自会前往辽东。

燕京城四城十三门全都被设置成了灾民救助点,灾民会在这里领取粮食燃料等物,而城内府库的粮食又损失在一场大火之中,施仁门,宣曜门,阳春门属于东门保存完好,但景风门,丰宜门,端礼门这南三门损毁的比较严重。

城内房屋一多半都倒塌了,倒是城内的几个大寺庙保存的比较完好,如今这些地方也成了灾民安置点,和尚们都在忙碌救人,很多人也在自救,但搭建简单的抗震棚所需的材料确实很缺乏,很多人都在搬残垣剩瓦。

结果是萧明下令将金国皇城之内的宫殿,倒坍后余有大量的砖石木瓦全部拉出來,并且派人去西山景福宫的废墟中找建筑材料,统统拉到西门的彰义门,灏华门,丽泽门;处和北门的崇智门,通玄门,会城门搭建临时住处,这里是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了。

萧明最后巡视整个燕京城的救灾现场,金人俘虏和新附军俘虏已经全部运走,留在这里也是浪费粮食,还不如让他们去修筑黄河的河堤,看到一切都是井然有序的在进行,萧明也感放心很多,于是他攀上了热气球,戴上了特制的风镜,裹上了厚实的皮袍,对驾驶道:

“升空吧,我们出发!”

……

萧明途经徐州太平城坐火车去康京,按理说热气球的速度并不快,但由于在空中走直线距离倒也能够尽快赶路,由于天气寒冷,太空中不时漂浮着雪花,寒风刺骨,萧明不敢让热气球飞得太高,在距离地面几十米的高度快速的飞行,在第二日傍晚就到了徐州。

坐到了火车上,就暖和多了,现在的火车在客运的车厢之内都置有火炉用以取暖,加上使用了玻璃的密封车厢,坐在车上倒也舒适,萧明正好可以放松身体,好好的睡一觉了,这一段时间的确把他累的不轻。

火车直接开到长江北岸的车站,萧明坐船渡江直达康京,对于萧明这样的大官,在京城之内本该有自己的府邸,可是他还真沒有,无奈之下也只好暂住到了日昌隆在京城的分号之内,等待第二天进宫面圣。

从接到圣旨到萧明返回京城,总共也就用了六天时间,萧明不知道到底高宗出了什么问題了,他主要担心的是北伐债卷的事情,别出现大范围的崩盘就不会有任何问題的,而债卷是在第三年返还本息的,能够炒作的时间也就这一段,过了这村就沒这店了。

可是等他见了高宗赵构之后才知道,原來并不是债卷的问題,但这件事情却也的确是件大事,高宗在这件事情上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大家一致推到了内阁首辅的萧明头上了,因为他们也做不了主。

到底是什么事情哪?原來大理国的皇帝段段和誉,也就是段正严,已经遣使而抵康京,这一次前來的目的就是谋求归宋!自从崇宁二年大理国主段正淳遣高泰运奉表入宋,"求经籍,得六十九家、药书六十二部之后,南诏之国一直不太受到徽宗的重视。

而段和誉上一次出使大宋之时与赵构的交情匪浅,趁着徽宗大寿之日也得到了许他们归宋的默许,但随着宋金之间的战事吃紧,以后來的一系列事件后,南诏大理国归宋的事情就被耽误了下來。

而这一次是由于大理皇帝段正淳过世了,段和誉继承皇位,他再次与与权臣高量成谋求归宋之事,广州观察使黄璘得报,转奏朝廷,称:"南诏归为臣属,欲听其入贡"高宗得报之后,诏黄璘置局宾州,“凡有奏请,皆俟!”

于是段正严即“遣进奉使天驷彦贲李紫琮、副使坦绰、李伯祥等使宋,随携贡马三百八十匹及麝香、牛黄、细毡、碧玕山诸物,外携乐人一百人进京,宋高宗诏黄璘与广东转运副使徐惕相偕入京。其所经行,令监司一人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