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节先生宜水东,千年又致蒋山佣。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名近士元身得老,论同景略遇终穷。知君最是梁夫子,苦忆端州笑语融。”谈到廖耀湘时,李延年不禁吟起了当年蒋百里病逝之时,章士钊所提写的《挽百里》一诗。蒋百里虽然长于军略,但终其一生也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在3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他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颠沛于诸侯。因此对他的盖棺定位,应该是军事理论家,而非长于战场指挥的战将和军事家。因此他所欣赏的廖耀湘,或许也正如章士钊的挽诗中所写:“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
囊括了沈阳地区**部队主力的廖耀湘第九军团十余万大军,按照廖耀湘的命令,于10月4日开始向沈阳以北的新民、巨流河地区集中。由于在这个庞大的攻击兵团组成之前,蒋介石与卫立煌、廖耀湘已经过近10天的争论,而组成之后的行动,也十分缓慢,直到11日仍未集结完毕。而此时华北方面已有3个军先后到达葫芦岛集结;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也奉蒋介石之命抵达葫芦岛,开始指挥东进兵团在塔山一线展开攻坚作战。
蒋介石见辽西兵团行动迟缓,又急又气,接连电催廖耀湘赶快行动,按他以前的指示,迅速向新立屯前进,以威胁锦州共军之侧背。廖耀湘生怕激怒老头子,再遭训斥,不得不在兵团未集中完毕之前,命新编第三军于12日攻击彰武,新六军之先头部队掩护新三军之右侧背,向彰武以东秀水河子前进。并命第七十一军北向彰武地区,西向新立屯、黑山、大虎山方向搜索前进。
“廖耀湘之所以磨磨蹭蹭,不严令兵团各部迅速集中,向锦州挺进,自有他的打算。”对于廖耀湘保存实力的小算盘,李延年早已洞若观火。廖耀湘十分清楚沿北宁线西进至锦州将要通过什么样的地带。这条通道,西面是向南的医巫闾山的高大山脉,东面水网纵横,又有辽河、新开河、绕阳河自北向南贯穿其间,高山大水,使北宁铁路为轴线,形成了约20余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十分不利于大兵团行动。特别是自新民至锦州的中段,黑山、大虎山一线山峰,连绵耸立于北宁铁路北侧,解放军自然不会不利用这一线天然地形,封锁辽西兵团援锦的必经之路。如果辽西兵团渡过新开河,进至黑山、大虎山以东后,锦州万一失守,共军攻占锦州的部队沿北宁铁路西侧东进,对辽西兵团进行包围,那他的十余万人马将会陷入绝地。
因此,廖耀湘的计划是将兵团主力控制于新开河以东,以一部兵力攻占新民西北的彰武及西南的新立屯,以切断解放军的后方交通线,就可以使解放军放弃对锦州的进攻。这样即便锦州不久被解放军攻占,第九兵团既可顺利撤回沈阳。所以在在兵力部署上,廖耀湘采取消极态度。第九兵团所辖各军,战斗力最强的为新六军,其次为新一军,以下依次为新编第三军、第四十九军、第七十一军。在锦州危殆,救援如救火的情况下,他却以战斗力最弱的第七十一军为先导,使用于正面进攻,而将兵团之主力使用在对付彰武、法库右侧的威胁上,直到锦州失守的一天,兵团主力仍滞留于彰武、彰武台门、新民以西之线。美其名曰是切断了**所部的补给线,但实则却想是保存实力,隔岸观火。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切断对方的补给线,的确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选。《三国演义》里曹孟德专喜断人粮道,说的也这种战略。随着战争手段的日益进步,一支庞大军队的背后必然都有一条繁忙的补给线。**在东北经营多年,麾下早已不是当年所谓‘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战车、重炮、摩托化部队一应俱全。几十万大军南下攻锦,廖耀湘将军攻占彰武也可以说是掐断了**的供血管啊!”叶永茂还记得廖耀湘攻占彰武之时,上海的报纸曾报道过所谓的“彰武大捷”,更大篇幅报道过廖耀湘这位传奇将领的生平,更预测**所部“不日便将狼奔豕突、溃不成军”。
“对于任何一支军队而言,被切断后方补给线的确可怕。但是对于靠着游击战起家的**而言却未必如此。廖建楚纸上谈兵,空军炸断了彰武的铁路大桥就自以为得计。就如《三国演义》里所说的曹孟德平生惯断人粮道,又怎么会轻易的让人断了自己的粮道呢?据空军侦察,**早已派出了万毅第五纵队、黄永胜第六纵队在彰武东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新三军在新六军的协助之下下攻击两天才拿下来。弃守彰武之前,早已有三十辆以上的军列满载着军火运往锦州前线去了,只要知道三十列军列的运载量相当于400辆卡车啊!**得到这些补给足以拿下锦州。等到攻克锦州早收罗范汉杰的储备,反身与第九兵团决战,廖建楚焉能不败。”对于叶永茂天真的想法李延年只能报之一笑。
凭心而论,东北决战之时,**空军各部队也算是全力以赴了。在地面部队攻占彰武之前,空军已经炸毁了彰武的铁路桥,和**东北野战军的交通要道五峰车站。更频繁夜间出击,沿着沈锦线反复攻击夜间行动的**东北野战军车辆,一时之间沈锦线附近的公路之上时常火光冲天,到处可见被击毁的车辆。但事实证明那些在公路上夜间大开行进的车辆大多都是空车,解放军便是用这种生命为代价,换取换来的空隙让关乎战局的军列得以顺利前进。而**的空军毕竟没有美国人那般财大气粗,无力组织地毯式轰炸和严密的空中火力封锁,最终解放军满载弹药的军列还是顺利的从齐齐哈尔抵达了锦州前线,有力的保障了东北野战军攻克锦州。
“锦州、塔山鏖兵之时,廖建楚宛如小脚女人,动作迟缓。借口新开河之上难以架桥,直到15日,新一军先头部队才占领了新立屯;新三军、第七十一军才到达黑山外围,准备向黑山进攻。但到此之时锦州已经被解放军占领。第九兵团事实上已处于进退维谷的危险境地。”作为国府一方大员,李延年自然清楚沈阳方面关于“西进兵团”动向的明争暗斗。南京的蒋介石一心想让廖耀湘把沈阳主力撤到锦州,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又想把部队留着固守沈阳,而在这两人角力之中的廖耀湘又有自己的计划—即将新一军、新六军组成的第九兵团趁**主力云集锦州之际,南下营口。
营口市南距沈阳市不过179公里,由于满清之时为使“龙兴之地”不致荒芜,曾安置蒙古巴尔虎人在营口一带游牧。巴尔虎人以窝棚为居室,窝棚相连,状似军营,因此被当地人营子。而因为当时的潮沟总是在潮退时沟水干涸,潮进时沟没于水,因此又称没沟营。
当时的满清政府由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败。而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除了割地赔款之外,条约第十一款还明确规定清政府必须“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台南、淡水、潮州、登州、牛庄等府城口”作为通商口岸。除了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的各港口之外,牛庄的开埠意味着清政府第一次被迫打开了其“龙兴之地”东北的大门。
牛庄本指今海城市牛庄镇,距营口约45华里,是一座闻名远近的东三省贸易港口。早在清朝中叶便是“辽东海禁废弛,百货云集,自闽中开洋十余日”故此1858年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之时,英国人指定牛庄为开埠之地。但是由于辽河河道的变迁,此时牛庄距河岸远达5公里之遥。由于下辽河平原地区水流减缓,加之溯水顶托,河道不断淤塞,所以距牛庄最近的枭姬庙码头已不能停泊海船,货轮更不能进港。
清咸丰十一年四月十四日(公元1861年5月23日),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泰勒.密迪乐乘“斯福因库斯”号来到营口,换乘小艇转赴牛庄。他考察了营口与牛庄两地后,便提议将商埠开在牛庄属下的没沟营。没沟营距海口甚近,水深河阔,码头靠城是开埠通商最佳之地。并提出,按《天津条约》移地开埠已有成例,笔如潮州开在潮河海口汕头,登州实开在烟台为口岸。强行要求牛庄港开在没沟营。清政府谈判官员感到既有移地开埠成例,没沟营又是牛庄辖地与条约无违,便予以默许。而营口之便是“没沟营口岸”的简化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