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八章 憔悴(1 / 2)

 这日深夜,秦,咸阳宫。

一个黑衣人急匆匆的迈着小碎步,沿着一条幽静偏僻的小道,直接奔向了宫廷深处。

这里是秦太子赢驷所在的宫殿。

虽然是自身黑衣,不过那人并没有遮面,伸手矫健的他,一个跳跃之下便已经是上了那年前的台阶,

“什么人?”两侧的守卫兵卒,手中的长戟铿锵一声便撞击在了一起。

按照惯例,秦太子宫的门口并没有守卫。这两人实际上是公子嬴华的手下。他们与这黑衣人同出黑冰台。

只见这个时候,那黑衣人已经在胸前的衣服中取出了一块木牌。

上面刻着的古纂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人身上佩戴的久了,此时看起来已经隐隐的有些发亮了。

看到令牌,那两个兵卒当即将交叉在一起的长戟收了起来。

“太子只怕已经睡了,你还是明日再来吧。”一个守卫看着那人朗声说道。

那黑衣人听闻,四下看了看。

也就在这个时候,那殿门内传出了赢驷的声音,“外面是什么人?有什么事,进来说吧。”

听到声音,守卫着的两个兵卒再也不多阻拦,只是各自往两边退了一步,那手中的长戟亦是重重的一顿地,再也不说什么了。

推开门。黑衣人一步步的走入宫殿中。此时的赢驷已经换成了睡袍,但却在挑灯看着一策竹简。

“也只有你,才会在这么晚的时候回来。有什么事,说吧。”转过头,淡淡撇了一眼那黑衣人,赢驷手中依旧拿着竹简,似乎早就知道这人会在这个时候回来一般。

闻言,黑衣人的脸上却是看不出什么神情。开口,这人却是一个女子之音,“回太子,魏王已经与齐王达成协议,两国正准备密谋会盟,会盟地点不知,最主要的是,此番会盟很可能会是魏王催促齐公称王的一种手段。”

说到这里,那黑衣人便闭口不再言语,只恭敬的站在一旁。

那简短的话语,已经把事情说的明了。

幽幽晃动的烛光下,方才还在盯着竹简看的赢驷,在这一刻却是猛然将竹简放在了几案上。

年轻的面孔上露出了疑惑,转过头,他轻拧眉目问道:“齐魏会盟?若真有此事当以昭告天下,为何咸阳却没有一点消息?”

“此消息在魏国却为私密,但太子莫非忘了属下的职责。若咸阳以知此事,太子,又何须黑冰台呢。”

“好,好啊。”这一刻,赢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这也是他第一次在黑卫面前笑的如此开心。

带着笑,赢驷略顿了顿之后借着说道:“本太子,果真没有看错你。若是黑卫都有你这般想法与能力,这天下列国,岂不是那家打了个喷嚏本太子都知道?哈哈……哈哈哈……”

将天下列国置于明处,握在自己的掌心。创建黑冰台之人以是如此,也无怪在大秦帝国的争霸史上,黑冰台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去吧,这一趟如此着急,不知道又跑坏了几匹好马?”收住笑的一刻,赢驷满意的对着那黑衣人挥手,“回来了,就休息几天,顺便多选几匹好马,三日以后再返回魏国也不迟。”

“谢太子记挂,马匹之事,属下自会安置妥当,请太子放心。”

……

一夜无事,第二天的清晨。停留在魏国以及齐国荒野上,两只相王队伍几乎在同一时间出发。

这也无怪,虽然黑夜里大队都在休息,可是两国自出发的一刻起,也就不断的有斥候相互观察彼此,为的也是时间上的一个稳妥。

但是至始至终,这个消息依旧是两国的机密,没有外传,也没有公诸于世。

哪怕已经透过某些渠道了解了情况的秦国也根本不知道,这一次两国相王的具体地点。

也就在这轰轰烈烈的相王大会准备的同时,一份由楚王亲自起拟的密函被特使送往了除去魏国之外的大小诸国中。

秦国朝堂上。

太子赢驷并没有将自己知道的事情说出来。因为秦国新法的原因,当初太傅赢虔曾经替他受过刑罚,所以朝堂之上,在如今商鞅一家独大的时候,赢驷并不说什么。

“禀君上,楚王送来密函。”宫殿中,一个宦官端手中端着一个木盘,盘子上面是一个檀木制成的小木盒。

待这宦官话落,不等秦孝公说话,候在一旁的内臣便起身下去,将东西呈了上来。

将那木盒打开,内臣弓着腰,小心翼翼的将里面的密函取出,举过头顶:“君上。”

“念吧。”见此情形秦孝公只是挥了挥手示意。

“是。”

应过之后,内臣便站直了身子将手中的密函打开,朗声读了起来:“因暴魏不尊礼数,先有称王独道之实,后又倚强凌弱,视卫国为属。今卫公请援,楚王愿以天下大意之名,出兵助卫,忘列国诸侯能以正义匡扶天下。

另,楚国以与卫国就用兵事宜结盟,工图大业。”

朗朗的声音传遍了大殿的每一个角落,经过这封闭空间的一次回荡,更是让每个朝臣都记在了心里。

“哼哼!”不多时,主位上的秦孝公便猛地笑了出来,“诸位爱卿,对此事如何看,都说说吧。”

“回君上,”见许久无人应声,群臣中,位列五大夫的樗里疾便第一个站了出来,“臣以为,楚国自百年前就以自称为王,与周分庭抗礼。如今口口声声,声张天下大义,就臣看来,楚国对卫,地垂涎已久,其意应是想趁机将弱卫从魏国分离出来,结盟不过是日后更好入口啊。”

“嗯。”闻言秦孝公只是微微点头,但他的脸上却是看不出是否满意,“爱卿的意思是,楚国欲趁机吞并卫国,此事当不假才对!不知其余爱卿,可有其它的看法?”

话落,那目光朝着整个朝堂上巡视了一圈。

相对于魏国朝堂上的一片混乱。秦国的朝堂却是更加的容易分辨。

分明的两派,一派是以秦氏宗族之人为主的守旧派,他们之中大多说不支持商鞅变法,以其法过于苛刻、严厉、残酷而反对新法的建立。

另外一派则是商鞅为主的新法派,这其中更是脱颖而出了很多的能才,也是如今秦国朝堂上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