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廿一章 愿染秋衣(1 / 2)

鼎定河山 品涩居士 0 字 2022-11-04

 泰山?还石敢当呢。

仿佛有千匹草泥马在心中呼啸而过,饶是冯过早知道这个位面根本不按套路出牌,也是吐槽不已。好嘛,“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齐唰唰站在面前,是要凑桌麻将发扬国粹?要不要这么……巧?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那个时空的北宋吕氏家族,历经吕蒙正、吕夷简、吕公著,而公著长子吕希哲,有志于学术。先后师从欧阳修的弟子焦千之,以及理学名家、“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胡瑗。

另外,“北宋五子”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其中立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以及“二程”程颢、程颐,都是他的好友。真真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吕希哲身为名门之后,早已荫补为官,本来就一心向学,但听了王安石的话后乃绝意科举进取。

后其父吕公著殁,始为兵部员外郎。后遭崇宁党祸,夺职居淮、泗间,日授徒讲学。

其主张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从学子孙及弟子甚众。此派为学,“不主一门,不私一说”,泛读百家之书,但仍以《六经》等儒家经典为主,尤其重视“易学”。集众家议论,确立自家“修身为本”之学说,特别注重个人修养。。谓“人君之学,不在于遍读杂书,多知小事,在于‘正心诚意”。认为只有“正心诚意”,才能“天下自化”,如果“身不能修,虽左右之人,且不能喻,况天下乎!”主张个人修养当以“正心诚意”为主,致力于“克己”,“自攻其恶,日夜且自‘族检,丝毫不尽,即不谦于心矣”。除主张“克己”自修以外,他们也重视教育,认为“中人以下,内无贤父兄,外无严师友,而能有成者,未之有也。”认为经过自我修养和教育,“人皆可以为尧舜”,以为“世人喜言‘无好人’三字者,可谓自贼者也”,说“子产言民不可逞、度不可改”,是没有“君子气象”。

此为“荥阳学派”。

吕希哲门下弟子众多,名声在外的有吕好问、吕切问、吕本中、汪革、汪莘、黎确、谢逸、谢薖、赵演、饶节、颜岐、汪大经等。其中,谢逸、谢薖、汪革、饶节四人并称为“临川四才子”。在那个时空,此四人皆为“江西诗派”的代表性人物。

宋徽宗时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下列陈师道等二十五人,认为这些诗人都是与黄庭坚一脉相承的。吕氏此图早已失传,现存最早记载见于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吕氏图所列二十五人是:陈师道、潘大临、谢逸、洪刍、饶节、僧祖可、徐俯、洪朋、林敏修、洪炎、汪革、李、韩驹、李彭、晁冲之、江端本、杨符、谢薖、夏倪、林敏功、潘大观、何觊、王直方、僧善权、高荷。稍后的《云麓漫钞》等书所记载名单与此稍有出入。这些诗人并不都是江西人,大概吕氏的原意只是因为诗派之祖黄庭坚是江西人,派中诗人又以江西人较多,就取名为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作诗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易于走上形式主义道路。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于整个诗坛,其余波一直延及后来的同光体诗人。

而临川,则可谓是才子之乡,文化之邦。

关于此节,两个时空大同小异。

那个时空,唐代王勃《滕王阁序》就有“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的吟颂,“临川之笔”便成了“临川才子”的代称。至宋,又因科举连捷,流光溢彩,被著名学者董震誉为“人才之乡”。到了明朝中叶,随着赣东民谣:临川才子金溪书的广泛传播,“人才之乡”便被人民大众改称为“才子之乡”。

历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名儒巨公,如北宋改革家王安石、文章大家曾巩、词坛巨擘晏殊、“百世大儒”陆九渊、“东方莎士比亚”汤显祖等。历史上培育出7个宰相、13个副宰相、3000余位进士。著书立传的学者有300多人,著述481种,5580多卷,其中65种770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有资料记载,历史上有科考制度以来,全国进士有10万人,其中江西有1万人,占全国的1/10,而抚州有近3000人,占江西的1/3……

临川,不止在科举时期大放异彩,便是在新教育时代也同样牛叉,“临川一中”了解一下?

这个时空,临川亦无愧于“才子之乡”美誉,自昌以来,不仅进士人数位于前列,更不乏状元乃至宰辅。

那个时空,汪革便是绍圣四年的礼部会试第一,嗯,堂堂状元公。

咦,徐元杰与刘几也都是“状元”哪,莫非自己身上有种神秘能力、成为“状元收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