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玄真观(下)(1 / 2)

 帖木真随三个全甄道人进了客堂坐定,片刻之后,尹智平端来了一壶好茶,为邱楚机、萧元符、帖木真三人倒上,萧元符先是举手,微笑着示意帖木真尝上一口,而后他和邱楚机二人也相继微微品了一下,继而,看着帖木真放下了茶杯,萧元符保持着笑容,向邱楚机问道:师叔今日方至,师侄还不知,您从陇州龙门山闭关修行而出,是走哪条路而来此中都之地的?这位铁施主是从塞外而来,您又是如何与他相遇的?莫非师叔您未走陕西京兆,过潼关,经开封府北上渡河而入河北再至中都,而是从京兆东入河东,过太原,北上西京大同府,而后再东行,过居庸关而南下中都的?

却原来是,数月前,全甄道掌教马丹阳自山东遣弟子至陇州龙门山中,寻访正在此处苦修的邱楚机,派遣的弟子历经数日入山打探,终于找到了邱楚机,那名弟子带来了马丹阳的教旨,却是命邱楚机即刻出山,赶往中都,因当今的大定天子将在十月中为其已故皇后乌林答氏举行大型的祭奠活动,需斋蘸科仪,因此有诏命,遍请天下有名望之僧道入中都,以举行蘸事,诵经祈福悼念亡妻,而全甄道作为新兴的道派之一,也在受邀之列,又因包括马丹阳在内的其余全甄六子都在山东、河南之地忙于传教,无暇抽身赶往中都参与祭奠,而在中都主持道务的萧元符又辈份不够,尚不是有名望的名道高真,所以,也就只能由作为创派祖师王重阳的亲传弟子、全甄七子之一,而又恰好独自苦修的邱楚机出面,到中都参与这场盛大的祭奠之事了。

而马丹阳在教旨中特别指出,邱楚机要趁着这次大型蘸事的机会,好生表现,要多向中都的宗亲权贵宣扬全甄道义,若能由此引起大定天子的关注,那么,对于以后全甄道在整个中都地区乃至河北之地的建观、收徒和传教,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说不得,全甄道,就能有赶超另外两大宗门大道教、太一教的机会了,所以邱楚机的中都之行,可谓是意义重大。

邱楚机在接到信后,遂决定欣然前往中都。由于他此前先是在磻溪(今陕西宝鸡境内)潜修了七年,又入更加人迹罕至的陇州龙门山(金陕西宝鸡陇县龙门山)苦修三载,这十年苦修,使他日渐感觉到自己这独自修行悟道之法已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因为太过闭塞幽深的环境,虽能使人心静,但却少了人间烟火之气带来的浮沉与历练,所以他本已有暂且出山,入世游历,感悟世情、民情,以在入世中体悟大道的打算,只是还未动身,恰好,师兄马丹阳就遣弟子前来,命他入中都参与大祭了。

于是,邱楚机整理行装,随那弟子出山,先往东至终南山全甄祖庭,而后再从祖庭带上在那里修行的自家弟子尹智平,师徒二人一路从京兆而过,先行渡黄河往东,入河东之地,北上游历太原,过五台山,拜访了寿宁寺、延庆寺、凌云寺等诸多佛教名寺,并与这些大寺中的高僧大德坐而论道,进行了一番佛道之辨,而后又北入西京大同府,在西京拜访了太一、大道二教的诸多道观,与高功名道坐而谈论道义之争,收获良多,之后,他携弟子尹智平东沿桑干河至宣德,再由宣德、怀来一路游历,南入居庸关,在昌平与帖木真相遇。

只不过,邱楚机并非向他说的那样是和帖木真一起联手对付歹人,而是在昌平县内,有中都第一名伎花想容跟随权贵前来小汤山温泉汤沐,大队车马浩荡而过时,有百姓小声议论之,他在一旁偶然听到,遂心中一动,想要见识一番名伎的风采,若在名伎面前,他的道心都能坚定不移,不淫不邪,那么,他的道心无疑是凝聚初成了,他便离得成大道又近了一步,所以,他便仗着身形轻盈敏捷,拉着弟子尹智平,一路尾随花想容所在车队潜入了小汤山官属温泉,也就有了后来他和帖木真在温泉池边的尴尬相遇了。

只不过关于与帖木真相遇的实情,当然就不必对师侄萧元符如实说出了,但关于他从陕西一路经河东、西京路而东入居庸关,南下中都的其他事,他则如上所述的,笑抚颔下短须,全都一一解释给了萧元符知道了。

萧元符由是恍然的点了点头,他猜得果然没错,师叔就是先行入河东,而后再东入居庸,以至中都的。

帖木真听了邱楚机的话后,并未拆穿他和自己的相遇过程,而是颇为好奇的问邱楚机说:道长您方才说,因为闭关修行十年,已入瓶颈而暂且出山入世修行,我是个西北路的乣民,也是个俗人,此前却是从未遇到过如您这样的高道,今日得见道长,便想好奇的问一问,这人世间,当真有修道成仙,不老不死,飞升仙界之人么?

邱楚机叹息一声,回复帖木真说:古有老君(老子)紫气东来,西出函谷,从此不知所踪,世人从此皆言其得到成仙也,吾亦信之,后有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子(钟离权)、吕祖(吕洞宾)、海蟾祖师(刘海蟾)先后得证大道而登仙,不过区区数人而已,此皆大贤。但自海蟾祖师至于当世,又过两百年,而贫道未闻再有得道成仙者也。或许我等后辈修行尚且不够,加之自五代起,天下征战,辽、宋、夏、高丽诸国割裂,后又有金、宋对峙,纷争不断,致使天地之间杀伐血腥之气充盈,而和谐灵动之气稀薄,以此二者之故,我辈至今尚未再有得道成仙之人了。

帖木真听后一时了然,却又笑问道:这观内所供奉的重阳真人,难道也未能得道成仙么?

邱楚机再度摇头回道:吾师中年弃家远游,在甘河镇遇异人,得修炼真诀,后于终南山活死人墓中参悟大道两载,略有所成,后出墓而东行,收弟子七人,创立全甄,传播道义,功莫大焉,后携我等师兄弟四人西归终南山,途经开封府时坐而羽化,在羽化之前,吾师召集我们四人,叹息曰:大道只成其半,而终未彻底参透之,毕生所悟,不过半步神仙罢了,其后即闭目,再未有言,我师兄弟四人遂安葬师父遗蜕于终南山旧居,并在此建全甄祖庭。由此看来,吾师自称半步神仙,却终究未能入长生不死之登仙境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