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大义灭亲,举报谋反(1 / 1)

 又有传令?朱元璋已经开始期待。今日不知撞了什么大运,来的全都是好消息!叛将被斩,纳哈出归降大明,山东赈灾顺利!国库也节省了四十万两白银!大明成立之初,缺钱啊!“快报!让咱听听是什么好消息!”老朱眉飞色舞,却难为了传令兵。“陛下……这……”朱元璋眉头紧锁,叹气道:“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你说吧!”传令紧张道:“启禀陛下,十七皇子状告太子谋反!”什么!朱标谋反?此言一出,朝堂震动。秦王朱樉怒骂道:“小混蛋!亏太子如此信任他,竟然敢诬告太子!”晋王朱棡冷哼道:“此事一定要严查!不能让太子受如此委屈!”燕王朱棣心中激动,倘若太子当真谋反呢!要知道,父皇对待背叛,一向法不容情!堂兄朱文正,据守洪都,抵御了陈友谅六十万大军。可最后对封赏不满,背叛父皇,最终被软禁,郁郁而终。朱元璋不可置信地看向朱标,后者更是哑口无言。“父皇,儿臣不曾谋反!”朱标冷汗直流,若是当真谋反,他定会承认。他看着长大的兄弟,如今却诬陷他谋反?这让朱标难以接受。被最亲近的人背叛,如鲠在喉啊!传令兵谨慎将木盒呈上。“十七皇子说了,只要陛下打开木盒,定会知晓一切!”朱元璋心情不佳,太子谋反?老十七在搞什么鬼?这等简单的离间计,以为咱会上当不成?唰!老朱不耐烦地打开锦盒。方圆四寸,上纽交五龙的印玺,出现在老朱眼前。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篆字。这是……饶是朱元璋,也被震惊的额合不拢嘴。“这是……”“回陛下,十七皇子说,此物是在太子处发现。”传令不知里面是何物,实话实说道。朱元璋突然起身,这可吓坏了群臣。“陛下!太子贤达,这里面肯定是有什么误会!”“不错!十七皇子顽劣,可能是他的恶作剧!”“陛下,不能对太子殿下动手啊!求陛下开恩!”噗通!群臣纷纷跪拜求情。“父皇!大哥肯定不会背叛您!”血浓于水,秦王朱樉当即下跪,“求父皇饶恕大哥!”晋王朱棡已经不断叩首,“父皇,任何人都会背叛,但大哥绝对不会谋反!”燕王周棣嘴角上挑,低头跪拜道:“请父皇查明真相,莫要冤枉太子!”朱标更是忘记了跪拜,只因他了解父皇。这压根不是生气的表情,更像是看到了惊喜!“皇上啊!饶了太子吧!”“父皇,大哥是冤枉的啊!”儿子大臣还在地上鬼哭,老朱这才回过神来。“你们给咱跪着作甚?”朱元璋更是一把将朱标拉了过来。“老十七说得对!咱标儿,的确有谋反的嫌疑,哈哈哈!”朱标一脸懵,自己反应不及,已经被父皇按在了龙椅上。再看一旁的印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朱标瞪大双眸,朱元璋大笑道:“传国玉玺出现在太子府邸,这说明什么?”“咱的标儿,是真命天子!”“要不是老十七发现,还不知道标儿要瞒咱到什么时候!”此言一出,三位塞王懵了,群臣更是一脸懵逼。传国玉玺的意义不言而喻。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大明之前,何不是“白版皇朝”的一员?可现在不一样了,传国玉玺从天而降,来到了太子手中!“父皇……”朱标无奈摇头,做出这等事的人,只有十七弟了!“那臭小子,又要帮为兄造势!可这次玩的太大了!”只见群臣已经不断叩首,齐呼:“大明万岁!”“皇上万岁!”“太子万岁!”朱棣表面谦恭,心中却充满不甘。凭什么传国玉玺会眷顾大哥,而非他这个燕王?他才是最像父皇的人!无论是行军打仗,还是治理藩镇,他自认都不输于太子!“大哥!你得了祥瑞之物,何不早点拿出来!”秦王朱樉大喜过望,“刚才吓死臣弟了!”晋王朱棡深吸一口气,“传国玉玺现世,此乃天佑大明!”朱元璋大笑道:“我大明今有传国玉玺!”“是真正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朕要大赦天下!对了,老十七有功,朕不再追究他擅自离京的错了!”朱标苦笑,十七弟做了这么多事,结果就来个不予追究?朱标刚要开口,为弟弟打抱不平。却看到朱元璋眼神暗示,让他不要多说。朱标只得忍住心中所想。“十七弟为何知道传国玉玺在太子府邸?”朱棣想到此处,一阵后怕,“莫非真正持有传国玉玺的是老十七?”“是他将玉玺让给了太子?”朱棣惶恐不安,十六岁的年纪,神不知鬼不觉,来到草原看了汗木尔。逼降纳哈出,让其宣誓效忠!辗转山东,解决了近七万户的灾民!如今又找到传国玉玺,告诉全天下,大明得国之正,毋庸置疑!“老十七藏得如此之深!难怪其不在宫中居住!”朱棣想到此处,内心记挂上了朱权,心中将其列为一号人物。秦王朱樉怒斥道:“父皇!都怪老十七胡言乱语,险些吓坏儿臣!”晋王朱棡帮衬道:“还请父皇严惩这竖子!”朱棣冷笑不止,两个蠢货兄长,还看不清老十七的厉害之处?朱元璋摆了摆手,“老十七不上奏,你们能见到传国玉玺?”“他为何还不回来?”此言一出,朱标赶紧说道:“父皇,十七弟肯定在回来的路上,还请父皇莫要着急。”老朱眉头一挑,轻哼道:“今日退朝!标儿,你带着咱,跟你三个兄弟!”“去老十七的府上坐坐!”朱标心中大惊,赶紧说道:“父皇!十七弟的府邸去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