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第三世 一百一十三(2 / 2)

宝钗忍俊不禁,湘云鼓起腮帮子看着黛玉促狭笑道:“我只盼着将来你得一个爱咬舌的林姐夫,看你也这么挑人家。”

黛玉俏脸一红,菁玉打圆场道:“戏开场了,都看戏吧。”

看完戏后,贾母最喜欢一个小旦一个小丑,命人带她们过来,问了年纪,小旦十一岁,小丑九岁,优伶乃贱籍,登台唱戏之前不知要吃多少苦头,贾母可怜叹息,命人拿了果子赏钱给她们,其他人也怜悯这两个孩子,黛玉见那小旦龄官眉目间和自己有些相像,不禁更加怜惜她们,同样都是女儿,自己衣食无忧,她们小小年纪被卖到戏班吃苦受罪,也给了赏钱。

王熙凤笑道:“前几日娘娘回来省亲,老太太想把二妹妹接过来热闹热闹,偏不凑巧,二妹妹去陪王妃了,大观园景致不错,老太太说要请姑妈王妃和二妹妹去逛逛,二妹妹回了家,可要把老太太的心意给姑妈带到啊。”

菁玉闻言不语,王熙凤还算有眼色,知道那话说不得,黛玉含笑回道:“凤姐姐放心吧,我家去了就跟母亲说,过几日春暖花开,那时候景致想必更好。”

宝玉一心想留下黛玉,插言道:“林妹妹就留下多住几日吧,宝姐姐和云妹妹常提起你,大家在一起岂不热闹。”

黛玉道:“我已经离家十来天了,该回家去帮着我大嫂管家了,薛姐姐和云妹妹是常见的,二姐姐要绣嫁妆不得闲,倒是许久不见三妹妹和四妹妹出门了。”一般来说,似三春这般身份的闺阁姑娘,都由嫡母领着出门交际,但邢夫人是填房身份不高见识浅薄,她几乎不去那种场合,贾母还嫌她去了丢脸,贾母上了年纪不爱出门,王夫人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有王熙凤前年当了探花夫人,这种场合才去得多了,但她也只带了迎春,没什么理由把探春惜春都带上。

去年苏樾的妻弟沈正起复回京,沈太太受贾敏之邀来林府赏花吃酒,见迎春生得俏丽温柔,聊了几句越发喜欢,听旁人介绍她是贾敏的娘家侄女,就向贾敏打听迎春的婚配情况。贾敏知道沈正有两子两女,次子沈宣满十八岁了还未说亲,也是仪表堂堂的少年郎,沈太太问起迎春,其意十分明显,乐得牵线搭桥。

沈正当年年轻气盛得罪权贵,其父又犯了贪污之罪,东窗事发中风而亡,沈正未被重判,家产却因偿还父亲贪污都充公了,只留着祭田度日,他被革职罢免十年之久,庆熙帝去年召他回京起复,沈家才渐渐有些起色。

沈正现如今任刑部侍郎,颇得庆熙帝青眼,沈正一家人经历过大起大落,对许多世俗之事都看得淡了,只盼子女平安顺遂,当世有人家结亲挑嫡出庶出,也有人看重对方家世品行不挑正庶,贾迎春虽是庶出,却是荣国府的姑娘,比小门小户的嫡女强多了,兼之又读过书明事理,性格温柔待人亲厚,沈正夫妻对这门亲事无有不满,得知贾迎春还未婚配,便托了贾敏做媒。

贾赦起初还嫌弃沈正家家产简薄,配不上迎春,经贾敏分析后才转过弯来,沈家是元气大伤,但沈正现在正得圣上看重,不出意外沈正将来是刑部尚书无疑,沈宣早已考中秀才,为人品行端正,断不会委屈了迎春,贾府现如今看着风光,内里是个什么样贾赦心知肚明,一个日落西山一个蒸蒸日上,眼光放长远一点,迎春嫁到沈家还是利大于弊的,贾赦这才同意了,贾母更是满意,去年过了小定,两家商定今年五月完婚。

黛玉和探春见面的次数也不多,从宝钗湘云那里看到过探春的诗文,才华见识都不弱于男儿,却被身份所限连出门都难,对她十分惋惜。

探春听黛玉说她要帮着大嫂管家,不禁诧异道:“林姐姐已经开始管家了吗,那么多一堆事儿,一定很辛苦吧,琏二嫂子每天都忙得连轴转呢。”

黛玉笑道:“我八岁起就跟着母亲学着管家了,其实也还算好,将事情分配下去,掌握全局即可,费不了多少心思。”黛玉对外祖家的情况知道的不是很详细,但听探春这么说,她应该是没学过这些,不由有些不解,外祖母和二舅母都不教姑娘管家的吗?

王熙凤闻言眼底闪过一丝微妙的神色,贾琏去平安州上任之后,王夫人以身体不好需要静养为由非要王熙凤来管家,刚嫁过来的时候她的确有过管家的雄心壮志,但经贾琏教导分析后就息了争强好胜的心思,一心一意经营她和贾琏的小家,现在王夫人虽说让她来管家,但公中库房账本钥匙对牌她一概不见,反倒每天忙得热火朝天,这哪里是管家,她分明就是个跑腿的管家娘子吧。而且公中早就没钱了,王夫人膈应她,她也不是泥人,成天在王夫人跟前哭穷,她才不会拿自己的嫁妆出来补贴呢。

菁玉黛玉辞别贾母,宝玉不肯,缠着贾母定要黛玉留下和众姊妹作伴,菁玉暗暗叹息,宝玉还是个长不大的孩子,轻叹一声道:“宝玉,我有句话想要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