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下高唐(2 / 2)

“这个好办,青州府下清风山有燕顺和王英两位好汉,鲍旭兄弟可以让他们报京东荣三的名字,两位好汉自会接待,只是花荣想请鲍旭兄弟一并到高唐州走一遭。花荣欢迎各路英雄来清风山聚义。”花荣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希望能够将鲍旭的精兵强将招募过来,二是这一路来他们就可以为他做宣传,这是花荣前身张书记的政治经验:宣传和包装很重要。当然,宋江也是深谙此道。

鲍旭既然同意,花荣便建议山寨愿意去的人分作一二十人一伙,当做买卖生意人,一路而去,如若不愿意去而散伙,也不管他们。但是大部分人都愿意去,毕竟在江湖上呆久了,已经离不开江湖,而枯树山境况又不是极其好,索性到蒸蒸日上的清风山,衣食无忧,又有保障。

第二日,四人便离开山寨,沿着高唐州方向而去,天气愈发寒冷,花荣想在高唐州过年,然后年后到济州梁山泊等地先去看看,该收的就得提前收了,毕竟大宋北方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高唐州,因柴进失陷而出名,只是那时的高濂不知道现在已经来了没有,毕竟高俅做太尉才没有几年。花荣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要想成就大事业,就要做好大铺垫。

话说四人骑马入城,天上正在飘雪,进入腊月的高唐州显得格外地空荡开阔,花荣叫时迁找了一处好酒店,四人每人一间临街房间,便住了下来。当天四人吃饱喝足,便准备休息,只有那时迁依然精神抖擞,花荣索性叫他出去打听高唐州知府的相关情况,这几日,时迁总没有存在感,只觉得自己可有可无,但是今日花荣需要了解信息的时候,时迁终于有了存在意识,便欢天喜地地出了门,花荣刚想说一声小心,时迁早已经不见踪迹,只留下花荣苦笑不已。

话说这鼓上蚤时迁听闻花荣任务,便开始施展飞檐走壁、悬梁盘柱之术,他又本是高唐州人,自然轻车熟路。不多时,便到了州府,时迁不敢大意,便从侧边厢房偷偷上去,天气昏暗,州府大部分房子灯火都已熄灭,只有东边的一间耳房明亮亮地点着红烛,时迁寻光而去,把身子靠在梁角上,一心往下看。

只见一道士搬打扮的人坐在上首,侧边一个年轻彪悍的男子在边上配说,时迁以往都是行窃之事,今日花荣叫他打探情况,时迁总觉得空空如也,看二人并不讲话,时迁就想走走去看有什么东西可以顺手牵羊,正想走时,只听见那年轻汉子突然开口:“一切拜托高大人,不,现在应该是姐夫。”一边赔笑一边乞问,“姐夫好事将来,小弟想趁着这个机会好让那些官员们知道姐夫的厉害,不知姐夫意下如何?”

“好是好,只是如此会不会太过张扬。”那道人打扮的说,“毕竟初来乍到,就怕有些官员不买账。”

“怕什么,现在高太尉烜赫一时,在圣上面前又好说话,这些本地官员那个不是趋炎附势的主,再说,平日里他们也拿了不少,这回叫他们各取几千贯无非是隔靴挠痒。”那年轻人一听道人打扮有所犹豫,便再一次鼓动道。

“那好,这件事情就交给个你,务必小心谨慎。到时候我也少不了你的好处。”道士打扮的人安稳道,“好了,时间不早了,你也回去睡觉吧。”

原来这就是高太尉的弟弟高濂,原来这高太尉自打做了太尉,京城里外都安插了自己的人手,高濂本是游方道士,与高俅是同房兄弟,后来巴结高俅,便谋得这一个职位,岂料到刚刚到了高唐州,本地恶霸殷天锡就有意把自己的妹妹许给高濂,高濂打了一辈子光棍,突然有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女送来,岂不心动。这殷天锡趁热打铁,不断催促高濂早日成婚,高濂便把婚期定在正月初八。

殷天锡在高唐州虽然凶恶,但并非可以独霸一方,今日巴结上了高濂,便想富贵同求,怂恿高濂大事操办婚事,一来可让高唐州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地位和手段,二来也好敛财一批。高濂虽然恶劣,但是初来乍到不敢过于嚣张,这殷天锡便劝高濂设立最低门槛,贺喜之人最少要八千贯,否则不容进来,高濂先前并不同意,这殷天锡便以高俅来做说辞,同时向高濂保证自己能够去安排好这次婚事,高濂抵不过这殷天锡和枕边风,又想如此富贵便答应了。

时迁并不知道其中原委,只知道里面又勾搭,便回去与花荣复命,花荣一听时迁讲述,就知道这是高濂和殷天锡,心想天赐良机,果然还是等到了高濂,看来这桩事情里面有富贵。吩咐时迁休息,独自盘算下一步打算。

第二天,花荣把三人召集起来,“各位兄弟,我想在高唐州多逗留今日,这高唐州知府就是奸臣高俅之弟,其中有些蹊跷,必然也有富贵,我想让时迁去打听打听,再看形势,兄弟们意下如何。”

“哥哥好义,我鲍旭赞同。”丧门神鲍旭本是直爽汉子,听说要与奸臣盘旋,满口同意。

“一切听凭哥哥安排,只是哥哥一定不要打草惊蛇。”武松在清河县一事之后,更加嫉恶如仇,“我想,只有我们四个人,会不会人手太少。”

“二郎所虑不假,这样吧,这几日二郎在此也无事,不如先到清风镇一趟,一来看看大郎,二来叫郑天寿到清风山安排十来个聪明伶俐的汉子过来帮衬。”花荣想来今日无事,鲍旭凶神恶煞,脾气暴躁,方便不了,而这时迁最是关键,便叫武松回去找郑天寿、董德安排事项。

“这样好,多日未见大郎哥哥,着实想念。”武松也是高兴,“我一人独往,马不停蹄,哥哥可以放心。”

“好,一路小心,不要喝酒误事。”花荣叮嘱道:“过了年就出发,不要耽搁。”

当下,四人喝了酒,吃过饭,武松准备妥当就走了,时迁也兴致冲冲地出去了打听消息,花荣并装扮成书生模样,叫鲍旭做个了小厮,到城中溜达。

这鼓上蚤果然并非浪得虚名,不但偷窃了得,打探消息也是厉害。不过数日,便已经把事情打听的清清楚楚,原来这高濂大事操办的目的不仅仅是殷天锡的怂恿,他也想借此敛财好来进贡高俅,这几日也在挑选梯己精壮汉子,一旦事成,即刻出发,送往东京开封府高俅处。

花荣得知,便叫时迁再去打探,此时突然灵机一动,约莫想起一个好主意,便把鲍旭叫来,在耳边如此如此。

这一吩咐,直叫龙潭起风云,英雄行正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