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父子同征战事起(1 / 2)

 江夏城对岸十里外的密林之中,不知何时已搭建起了数百军帐,而在中央位置那顶最大的主帅军帐中,此时已坐数人,正在商讨着军机要务。

孙策开口道:“诸位,我江东大业之第一步即将迈出,战事将起,吾愿闻诸位良策。”

鲁肃闻言,率先答道:“主公只怕是多此一问了,公瑾才智超群,早已佈下这瞒天过海,暗渡陈仓之计,如今妙计已见效果,吾等只有依计行事,故作模样之份了。”

鲁肃,字子敬,三十有几,临淮东川人士,虽生性忠厚,然则胸怀韬略,腹隐机谋。周瑜临行数日前,特为孙策极力举荐的谋臣。

孙策见鲁肃表情如此之淡定,便猜其必有良言藏胸,于是故作嗔怒道:“子敬莫要过谦,汝之智谋,公瑾早已告知于吾,又经多日相处,吾亦深感认同子敬之才不输公瑾,虽日前公瑾已有谋算,然而战事瞬息万变,岂能事事无虞,尽如人意,子敬莫再藏拙,为吾等速速道来。”

鲁肃不再推辞,手捋胡须答道:“既然主公有令,肃安能不从。”只见鲁肃稍稍停顿了片刻,继续道:“算算时日,公瑾方面应该已经准备妥当,而我们这边也该闹出些动静了,江夏城近年来主重防御,拆掉了除夏口以外的所有港口,现如今江面上船只若要靠岸,进入江夏城,只余从夏口登陆这唯一途径。而夏口附近的水域遍布铁索,大船不能行,仅小船方能通过。公瑾取江夏之计若要功成,夏口必先拿下。肃夜观天象,知今晚必有多云,掩去星月之光,而江面多雾,可隐行迹。公瑾所施疑兵之策收效甚好,吾几番查探,见江夏及夏口之防御已有所松懈,今晚我军便趁夜色昏暗,天时之利,多乘小船,突袭夏口,只要攻破夏口,再有公瑾之妙计,江夏城便为囊中之物也。”

待鲁肃叙述完毕,孙策稍作思虑便拍案应允。这时,只见一年轻小将起座步入帐中处,单膝跪地道:“某新投主公麾下,未立寸功,却蒙主公厚爱,破格授封为百人长,更允某参与军机之会,统心怀感恩之余亦有惶恐,故此战愿为先封,为主公攻下夏口。”话甫落,又一将出列,主动请缨道:“某愿与犬子一同出战,为主公拿下这夏口。”

孙策观之,请命两人乃是月前领数百乡众投奔而来的凌操、凌统父子俩。凌操,字坤桃,四十有余;凌统,字公绩,年方十五。凌氏父子乃吴郡馀杭人,二人均颇为晓勇,尤善水战,曾多次带领民兵剿灭地方山贼盗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