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夜谈心,一笑泯恩仇(1 / 2)

重建北宋 苕面窝 0 字 2022-05-21

 武元春清瘦了许多,原本盛气凌人的神采也荡然无存。

“元春,你怎么会在这里?”李宪接过大白马的缰绳,又把锁着一串人的绳子扔给张遇,顺口问了一句。

武元春飞身跃下马背,冲着韦冬宁点点头,然后才看着李宪:“我本来还想陪他们玩玩的,但是看见你出现在这里,才决定把他们都抓起来,然后赶紧过来见你们。”

韦冬宁笑道:“张遇的轻身功夫是不错,但他绝对不是你的对手。后来他说你们在树林之中纠缠了三天,我就一直在奇怪,没想到是你故意拿他们寻开心。”

武元春突然俏脸一沉:“这几个混账胆大包天,居然图谋我的宝马宝剑。他们对马匹一窍不通,大白马跟随我这么长时间,我只要一声清啸就能从三里外返回。如果我没有到过蔚州,按照我原来的脾气,他们这十三人早就变成尸体了!”

李宪怒喝道:“张遇,你给老子滚过来!睁开你的狗眼看清楚,你说的这位小娘子,名叫武元春,江湖人称凌波仙姑,是老子的小师妹。如果不是她手下留情,你们早就见阎王了!”

韦冬宁看见武元春神情落寞,顿时有些奇怪:“元春,你离开蔚州之后到哪里去了,怎么会有心情在这里陪他们捉迷藏?”

“唉——”武元春摇摇头,没有说话。

“既然你们从洧川镇过来,我就没有必要再过去了。”李宪冲着张遇叫道:“老子说话算话,给你们每个人一匹马作为见面礼。现在牵上三匹马在前面带路,马上赶到金鸡岭青云寺!”

原来,通过张遇此前的讲述,李宪心中已经有了新的判断。

第一,按照张遇的说法,李宪刚从飞狐县出来的时候,神霄宫主王文卿就已经放出风声,要把神霄宫的财宝转运到崆峒山,然后才出现无涯子的绿林贴。

由此可知,目前所有的一切不是巧合,河南江湖上风起云涌,是无涯子、王文卿有预谋的一次行动。

李宪暂时还没有搞清楚的地方,就是无涯子和王文卿最后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按照张遇的说法,无涯子是为了对付罗谦的卷山营,但是李宪认为这完全不合理。

要想对付罗谦的卷山营,无涯子的绿林贴应该就可以召集江湖人物,那么王文卿放出转运财宝的消息,又想干什么呢?

江湖上各大势力见利忘义,一旦知道神霄宫要转运财宝,肯定犹如逐臭绿蝇蜂拥而至。

难道无涯子、王文卿等人痴心妄想,要把河南的江湖势力一网打尽吗?这都违背了基本常识。

很简单的道理,就算无涯子和王文卿手段通天,能够把江湖势力一网打尽,神霄宫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涯子和王文卿活了六七十岁,而且神霄宫是依靠勾结朝廷发展起来的,本来就是见利忘义之辈,他们怎么可能做无用功?

虽然李宪想不清楚其中的阴谋究竟是什么,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王文卿押送的车队是否有财宝,那都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既然是陷阱,当然没有必要掺乎。

李宪当机立断,命令所有人返回青云寺,把所有疑点推敲清楚之后,再谋划接下来的行动步骤。

此前,李宪心里有存在很大疑惑,所以把特务组的吴小琴小组留在青云寺,这里有王俊他们的六十三匹马,还有数千斤粮食。王俊的铁枪已经被张恭礼拿走,其他的兵器都还在。

这些战马都是战利品,李宪很大方地答应张遇给他们十三匹马,当然不仅仅是胡乱慷慨,还有深层次目的。

皇帝不差饿兵,这个道理李宪很清楚。

张遇他们老家是中牟县的,加上干了四年大盗,对这附近的地理环境和人事关系极为熟悉。

李宪的意思是让这十三人帮忙打探消息,把自己的人替换回来,以免过多暴露目标。给张遇他们配备战马跑得快,传递消息也就快了。

既得名,又获利,李宪老干这事儿。

果然不错,张遇看见六十多匹马,而且李宪让他们自选,十三个人顿时感动得一塌糊涂。

要知道,偃师虎头山庄虽然是坐地分赃的大盗,却是河间知府黄潜善的亲家。

虎头山庄的战马并非本地马,而是从河套地区那边弄回来的好马,比河南本地马长一个马头,也高一尺多。